39卷第4期  
2
0127月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4  
July,20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路径与模式研究  
———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  
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成都610071)  
暋暋摘要: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关注区,其科学重建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涵,体现在  
灾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重建的方方面面汶川地震灾区探索出了一条融合共建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包括与  
科学重建融合共建,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环境建设的融合共建,并在不同区域有着差异化的实现模式,这  
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区域路径与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路径;模式  
中图分类号:F062.2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2)04灢0079灢05  
暋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亟需区域典型试验与系  
统探索  
然要求和  
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  
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  
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进形  
,是一场正在展开的历史过程生态文明的核心  
在于将生态这一自然范畴植入文明这一行为范  
,将人与自然社会通过积极进步的文明形态联系  
起来,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系统生态化与生态系统文  
明化的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  
文明建设是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进程中所付出的各种行动与制度安排这是一个极  
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价值取向行为方式、  
制度安排等全方位的生态化改造与提升,是一场深  
刻的绿色变革。  
[1]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暠 ,明确了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与  
重点任务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贯彻落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也积极推进,大部分区域都将  
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总体而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对生  
态文明内涵的理解呈现出较多角度与看法,建设内  
容与体系也不统一,对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是见仁  
见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还在逐步探索  
之中,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也还停留在理念层面,全  
具体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还没有展开,社会动  
员与参与不足,因而,区域的典型试验与系统探索尤  
为必要我国各个区域资源环境基础发展水平差  
异很大,也应该有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  
国正式确立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付诸实  
这既是我国对全球生态文明的积极响应,也是  
我国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必  
收稿日期:2012灢02灢2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研究暠(编号:07&ZD019)与四川省社科院青年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的灾区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倩(1980—),,河南平顶山人,经济学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79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路与模式经过5·12特大地震的汶川地震灾区,  
因其特殊的灾情区情与生态功能,本身就是我国生  
态文明发展战略区域实现的重点关注区,三年科学  
重建运用了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贯穿了生态文明  
理念,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内容与积极探索,  
并在不同区域探索了多样化的建设模式系统总结  
灾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探索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  
略区域实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都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牢固树  
立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与消费模式的生态文  
明转向  
1.产业结构的生态文明转向  
转型升级构建新型产业体系是灾区产业重建的  
一个基本共识和立足点灾区产业重建规划明确提  
,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  
重大装备电子信息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逐  
步形成布局合理土地集约资源整合环境友好的  
工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业等。  
如广元市提出低碳重建,着力构建完整的低碳工业  
生态体系,加快发展电子旅游服务及农副产品等  
低碳产业,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积聚区发展,加大  
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创新飞地产业模式,在空间上实现资源节约  
与环境保护,如成都与阿坝州通过税收分成等方式,  
在金堂建立成阿工业园将阿坝州的矿产水电等  
资源优势和灾后重建政策优势与成都金堂县的土  
区位人才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产业恢复重  
建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在成阿工业园中,还形  
成广东汶川工业园江西小金产业园等园中园暠,区  
域合作进一步拓展。  
汶川地震灾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的  
积极探索  
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没有明确提  
,也不是独立开展的,但它贯彻于灾后重建的过程  
,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态与政治建设的方方面面,  
因而,笔者认为,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一  
条与科学重建嵌入式的发展道路,是在特殊区域与  
特殊背景下展开的系统工程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文  
明建设,是围绕生态文明理念传导经济社会重建的  
生态化转向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展开的。  
()生态文明理念在灾区牢固树立的独特路径  
巨灾强化了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重建中更加  
尊重自然规律,重建规划决策与建设贯彻了生态文  
明理念重建中的生态文明理念有着丰富的内容、  
形式和载体,既有直接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也有隐  
含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地震断裂带避让发展方  
式转变重建美好家园美好新生活等丰富内容里面  
的生态文明理念。  
2.增长方式的生态文明转向  
科学重建科学发展贯彻到灾后重建的整个过  
,这是灾区增长方式逐步实现生态文明转向的前  
提和保障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是在国际金融危  
机背景下展开的,四川灾后重建紧紧抓住中央扩大  
内需的政策机遇,通过重建的刚性需求,扩大投资,  
拉动内需,不仅促进当前经济增长,同时不断优化结  
,提升科学发展水平同时,四川在灾后重建中,  
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文明理念是通过三条途径牢  
固树立的其一,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将科学发展  
灾后重建的国家意图指导方针中包含的生态文  
明理念以领导视察指示规划文件法律法规标准、  
标语口号审计监控等多种方式贯彻落实到基层,渗  
透到每个参与灾后重建的个体意识中;其二,通过自  
下而上的方式,将民众生态文明意识的自发觉醒,巨  
灾引发的环境忧患与经济反思,未来设计中人与自  
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美好远景,通过具体的  
行动实践监督参与渗透到灾后重建过程中,积极推  
动灾区生态文明建设;其三,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通  
过援建注入灾后重建过程三条途径虽然传导生态  
文明理念的方式不同,但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  
推动了生态文明理念在灾区的牢固树立另外,媒  
体对抗震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全过程全视角的  
跟踪报道,文化摄影作品的涌现与广泛传播,各领域  
始终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要求,围绕  
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建设,把灾后重建与优  
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开放合作统筹城乡有  
机结合,使灾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增长方式有  
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载体。  
3.消费模式的生态文明转向  
伴随着精神文化家园的重建,积极健康的文化  
消费成为灾区消费的重要组成内容文化消费不仅  
抚慰了受灾群众心灵,吸引广大居民走出家门融入  
社区展示自我,化解悲痛和焦虑,也有力地凝聚了  
恢复重建的力量,成为鼓舞斗志感恩奋进的力量源  
80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路径与模式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  
低碳消费也是灾区低碳重建的重要内容在倡  
导低碳消费上,致力让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进社区进  
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如广元市引进了碳跟踪调  
项目,即在社区和居民生活中引入低碳消费观  
,碳跟踪调查主要有三大项,包括能源与水消耗跟  
家庭主要物耗跟踪建筑节能性与能源跟踪,每  
一大项中又有若干小项,如水气消耗及家庭购  
买各类生活用品的支出等。  
这类区域集中在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较差以生态产品提供为主体功能的地区,  
如自然保护区以及不同区域的生态重建区,其生态  
文明建设的显著特色就是侧重于生态环境的自然修  
复与人工修复在这类区域,其生态文明建设充分  
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注重以生态系统  
自然恢复为主人工生态建设为辅,注重生态修复技  
术的创新与应用如在选择卧龙重建方案上,为了  
使大熊猫栖息地得到有效恢复,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有效保持和提高卧龙保护区的国际声誉,经过反复  
科学论证,最终选择原址异地重建,即在卧龙保护区  
的耿达幸福沟神树坪-黄草坪-天台山区域重建中  
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老百姓集中安置,增加大  
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自然保护区重建  
与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保护自然文化  
遗产相结合,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
)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生态重建以  
及环境保护  
地震灾区生态修复,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  
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坚持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  
以自然修复为主,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  
以生物措施为主,全面恢复林草植被,保护生物  
多样性,治理水土流失,逐步恢复重要生态环境功  
尤其在林草植被恢复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灾毁  
土地整理复垦水土保持等方面成效显著在防灾  
减灾以及灾害治理上,建立健全省社  
六级联动的群防群测体系,分批次启动实施重大地  
质灾害点的应急勘查设计和治理工作,严格执行建  
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  
价制度。  
()侧重于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区域类型及实  
这些区域主要集中在平原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较  
规模较大的地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在生态  
经济体系建设中体现得比较充分,尤其体现在调整  
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产业促进  
循环经济与可再生资源利用等方面如省政府批准  
设立了重灾区什邡绵竹崇州安县四个循环经济  
开发区。  
同时,积极开展生态县建设活动与城乡环境综  
合治理通过生态县建设把发展生态经济开展环  
境整治加强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有机融入到灾后  
恢复重建的目标任务中重点抓灾区生态经济污  
染控制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生态恢复人居环境建  
,加快推进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文明家园  
创建灾区各地都制定了生态县建设方案,落实了  
生态恢复重建项目,绵竹什邡都江堰等极重灾区  
在城镇重建中,都严格按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城镇  
的标准建设。  
汶川地震灾区重建最显著的特点是生态旅游产  
业的整体提升与优化旅游业作为最能适应保护生  
态环境和尊重环境承载力的优势产业,它的优先恢  
复很好地带动了灾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同  
,将旅游业的恢复重建有效地融入到灾区的生态  
重建森林植被恢复保护民族文化和乡土文化的建  
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灾后重建催生了四川省新  
的旅游资源和新兴旅游产品的开发,6个重灾市州  
新增A 级景区55,其中4A 级及以上26震  
后重生的水磨镇就是典型案例,不再是充斥粉尘黑  
烟和污水的山区工业镇,而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以  
生态和西羌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最美羌城暠。  
()侧重于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区域类型及实  
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文明建设在不同区域呈  
现不同模式  
从总体上看,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文明建设,是与  
科学重建相融合的共建,是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与  
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的共建但在不同的地域空  
,其建设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  
设内容与重点上呈现不同的侧重大致可以分为以  
下几种类型。  
这类区域集中在民族地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  
特色是通过生态文化的整体性保护坚守与传承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来体现的如汶川县将生  
()侧重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的区域类型及实  
81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态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融入到羌寨重建  
,使羌寨成为更好体现和发挥羌族社会文化功能  
的载体,成功重建了萝卜寨与阿尔村结合区域特  
,龙溪乡非遗传习所重点服务于羌族释比信仰文  
化传承,绵虒镇非遗传习所重点服务于羌绣传承,雁  
门乡非遗传习所重点服务于羊皮鼓舞传承,草坡乡  
非遗传习所重点服务于羌族碉楼及民居建筑建造工  
艺传承,克枯乡和威州镇的非遗传习所则拟定服务  
于羌族文化的综合传承。  
设体制机制与制度的探索与完善,最显著的一个方  
面就是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如成都市将灾后  
重建与城乡统筹改革配套实验区建设结合起来,按  
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使城市文明向乡村辐射,公  
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共建共享中统筹城乡生态文  
明建设。  
继续推进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  
策建议  
()将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发展日程  
汶川地震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虽然贯穿于科  
学重建过程,但仍然是自发的隐含的分散的生态  
文明建设,既没有系统总结,也没有系统推进生态  
文明建设并没有被明确提出来,更没有进入灾后重  
建的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也没有出台相应的规划  
与政策措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认识到生态文明理  
念对灾区可持续发展的引领性。  
()侧重于生态社会体系建设的区域类型及实  
这类区域主要集中于村镇社区等灾区基层单  
,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是更加注重生态社会体  
系的建设,主要通过生态细胞建设等方式体现,公众  
参与的程度较高如在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实施的  
生态文明村建设,通过社会组织模式创新,生动体现  
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崇州市街子镇彭州市  
小鱼洞镇德阳绵竹市遵道镇什邡市洛水镇绵阳  
江油市青莲镇成为五个再造秀美山川试点镇,利  
用四川省已初步建立并成功实施的户集村收镇  
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通过  
开展宣传教育和在试点乡镇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  
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该项目荣获了由共青团  
中央全国青联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青年  
丰田环境保护奖特别资助奖。  
进入灾区发展振兴与可持续发展阶段,生态文  
明建设应该被赋予更为重要的地位而提上建设日  
相应地,应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灾区发展战略,  
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支撑,研究制  
定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实施意见,出  
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入手,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进  
一步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为贯彻落实生  
态文明发展国家战略探索出区域实现路径与模式。  
()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特色与时  
代特色  
()侧重于生态政治体系建设的区域类型及实  
一方面,这类区域主要集中在基层,在基层政治  
汶川地震灾区是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走廊藏  
羌民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里包含着丰富的天人合  
的整体论思想,大禹治水李冰对都江堰水利工  
程的设计与实施,都包含了丰富的生态学思想与朴  
素的生态文明理念在汶川地震灾区建设生态文  
,应特别注重将灾区文化背景的朴素的生态文明  
思想与现代的生态文明理念交融,从而成为建设民  
族特色生态文明的伟大尝试。  
建设中体现了较多的生态文明理念,并呈现出丰富  
的生态政治建设实践,尤其是基层单位实施的村民  
自治,很好地践行了生态政治体系建设如都江堰  
市向峨乡鹿池村通过坝坝会的方式,共同商议小  
区环境卫生问题的解决办法,并协商形成相应的管  
理规定,还于200912月成立了老年志愿者服务  
来对环境整治进行监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  
态文明建设上的村民自治;在彭州市丹景山镇东前  
,由群众自己选举有威望有知识有能力的7名  
代表组建家园重建理事会,由公道正直的群众担任  
理事长,负责具体事务,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的主动  
。  
抗震救灾中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珍视与尊重、  
超越国度与种群的人文关怀,更深刻地诠释和丰富  
了生态文明所倡导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3]  
和谐共生的理念,彰显了中国社会以人为本关  
爱生命的核心理念,彰显了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  
价值观,彰显了爱国爱民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万众一心同舟共济,自力更  
另一方面,由于成都是国家城乡统筹改革配套  
实验区,其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在于对生态文明建  
82  
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路径与模式研究———以汶川地震灾区为例  
艰苦奋斗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与灾区人民感恩  
灾区的科学重建已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  
物质基础与群众基础在灾区系统推进生态文  
明建设,将政府和民间国际和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的  
实践经验学术成果和各种资源在灾区集成和创新,  
把灾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文明建设示  
范区,不仅会为灾区全面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极大地  
增强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是对全球灾后重建绿  
色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汶川地震灾区以崭  
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成为我国向全世界展示国家形  
象与民族精神的重要窗口。  
奋进的精神,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这  
种时代精神贯穿于汶川地震灾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  
,本身就是对生态文明时代内涵的进一步提升和  
丰富,应在灾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继续发扬深化。  
()将汶川地震灾区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示  
范区  
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也亟待总结经验集中试验成片推进,进一步完善  
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体系及实施方案汶川地震  
注释:  
一主三化三加强,是指以工业强省为主导,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是指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金  
融中心;建设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参考文献:  
[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  
报告[R/OL].[2007灢10灢15].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07-10/25/content_27198418.htm.  
2]杜肯堂,邓玲等.在灾后重建中创设龙门山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建议[J].天府新论,2009,(3).  
3]周生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N].人民日报,2007灢12灢24.  
[
[
OntheAreaPathandtheMode  
ofthe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WANGQian  
(InstituteofRegionalEconomy,SichuanAcadem ofSocialSciences,Chengdu,Sichuan610071,China)  
y
Abstract:Wenchuanearthquakestrickenareaisthefocusof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灢  
tion.Thescientificreconstructioncoversvariousfieldsofconservationculture,includingeco灢  
nomicreconstruction,socialreconstruction,ecologicalreconstructionandculturereconstruction.  
Withyearsofefforts,wecomeupwithacooperativeconstructionmodeinwhichthepost灢disas灢  
terreconstructionshouldcooperatewiththeconstructionofeconomy,society,culture,politics  
andenvironment.Thiscooperativeconstruction modevariesindifferentregionsandprovidea  
sampletothechoiceofareapathandmodeofconservationcultureconstructioninChina.This  
paperconcludestherealizingpathtotheconservationcultureconstructionofWenchuanearth灢  
quakestrickenarea,summarizesthefocusesandmodesofreconstructionindifferentregionsand  
finallycomestosuggestionsonthefurther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ntheearthquake  
strickenarea.  
Keywords:Wenchuanearthquakestrickenarea;ecologicalcivilizationconstruction;area  
path;mode  
[责任编辑:刘萍萍]  
83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