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
周官’为书名,暗含了该书的宇宙框架和周天度数的布局,以及‘以人法天’的原则。”①如此看来,这一部来
历不明的《周官》与周公事迹毫不相关。那么,刘歆是如何将《周官》与“周公致太平之迹”联系起来的?
刘歆出生于学术世家,其父刘向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为汉代著名的通儒。《汉书·艺文志》云,汉成帝
时,刘向、刘歆父子受诏校理国家藏书,“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
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②。阮孝绪《七录序》说得更为清楚:“昔刘向
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即今之《别录》是
也。子歆撮其指要,著为《七略》。”③结合《汉书·艺文志》所记校理《易》《书》的细节,及现存刘向所著《战国
策叙录》《列子目录》《晏子叙录》与刘歆的《上<山海经>表》等可以看出,刘氏父子校书包括选定版本、校对篇
目、订正脱误、介绍作者生平及学术渊源、概述全书主旨、撰写提要并评价得失,极富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由
此开创了包括版本、校雠和目录的广义校雠学,发挥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刘歆
“独识”《周官》乃“周公致太平之迹”的学术发现中,却难以寻绎出此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刘歆早岁既通习《诗》《书》,又研治《易》和《谷梁春秋》,但其学术旨趣则在《左传》。《汉书·楚元王传》
说:“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初《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
《
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⑤他还将《左传》与当时已立于学官的《公羊传》《谷梁
传》加以比较:“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
同。”⑥他认为《左传》比《公羊》和《谷梁》更为可信、更有价值,“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及《毛诗》、《逸
礼》、《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⑦。因为遭到《五经》博士的反对,刘歆作《移让太常博士书》,引发了学术史上
著名的今古文之争,因此得罪执政大臣,招致众多儒者的攻击,无法在京师立足,只好请求到外地做官。《汉
书·儒林传》载:“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
矣。”⑧刘歆为争立古文经于学官的努力至此方才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并没有《周官》。那么,至少可以
说,《周官》一书并没有受到刘歆的重视。
《左传》《周官》同属于古文经学系统,刘歆为何重《左传》而略《周官》呢? 在《移让太常博士书》中,刘歆指
责今文学者“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
⑨
是末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道出了他争立《左
传》等古文经于学官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大事提供礼制依据。这一点在《汉书·艺文志》中亦可找到证据:
“《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
诸侯、卿、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愈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ꢅꢆꢇ《礼古经》就是《逸礼》,《艺文志》主要
依据刘歆的《七略》,这当是刘歆的看法。可见刘歆“所看重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绝非官制,而是政界与
宗教的各种礼仪”ꢅꢆꢈ。而这一切都很难从《周官》这一部讲官制的书中获得,《周官》也就自然不会受到刘歆的
重视。
以刘歆在学术上的严谨求真及其对《周官》一书不重视的态度,说刘歆“独识”《周官》是“周公致太平之
迹”的观点,实在是毫无由来。但这一说法为何落在刘歆头上,刘歆晚年又是如何“开悟”而“发现”《周官》为
“周公制礼之迹”的? 这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彭林编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7页。
班固《汉书》,第1701页。
僧祐《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页。
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自序”第1页。
班固《汉书》,第1967页。
班固《汉书》,第1967页。
班固《汉书》,第1967页。
班固《汉书》,第3621页。
班固《汉书》,第1970页。
ꢅꢆꢇ班固《汉书》,第1710页。
ꢅꢆꢈ王葆玹《今古文经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