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卷第1期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  
(SocialSciencesEdition)  
2
0211月  
Vol48ꢀNo1  
Januaryꢀ2021  
周官改名周礼考  
张厚知  
摘要:王莽居摄期间,刘歆奏请周官改名为周礼》,周官毫不相关的周公事迹,成为改名周礼的依据。  
贾公彦认为是刘歆将周官周公致太平之迹联系起来,这与事实本身及刘歆严谨的学术风格不符刘歆明确  
地说是王莽发现了周官的价值,结合对刘歆与王莽关系的考察,可以看出是王莽授意刘歆奏请周官改名周  
》,为其托古改制提供依据。《周官改名对后世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周官》;《周礼》;刘歆;王莽  
DOI1013734ꢂjcnki1000-5315202101004  
收稿日期:2018-01-09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  
(11&ZD103)及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一般项目“‘周公制礼系列研究”(16Y032)的阶  
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厚知,,湖北松滋人,文学博士,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E-mailꢃzhz1973@126com。  
周礼是一部儒家的重要经典,最早见于史记·封禅书》,当时名为周官》。王莽当政时,刘歆奏请立  
周官于学官,并改名为周礼》。《周官改名与王莽托古改制关系密切为人们所共知,似乎已毋庸赘言;但  
,在这一改名过程中,刘歆王莽各自扮演的角色以及为何以周礼为新名,似为人们所忽略,仍有待于进  
一步探讨。  
刘歆独识之发疑  
周官一书来历不明,《汉书·景十三王传说河间献王刘德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  
,《周官》、《尚书》、《》、《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尚书仪礼》  
等书在西汉时期立学官置博士的热闹命运不同,《周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刘向刘歆父子校书秘  
,才进入人们的视野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孝武帝始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既出于山岩屋壁,复入  
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至孝成皇帝,达才通人刘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  
时众儒并出共排,以为非是唯歆独识,其年尚幼,务在广览博观,又多锐精于春秋》。末年,乃知其周公致  
,,周官不仅在当时即遭到人们的非议,而且对其真伪作者和成书  
年代等问题的争议至今不绝对于周礼之名的理解,张舜徽说:周礼不是指周朝,而是表示很  
周全的意思好事之徒将春秋战国及夏周等的礼汇辑在一起而成周礼》。”彭林认为:(周礼)职官  
总数为三百六十。……三百六十正是周天的度数。……所谓周官》,其实就是周天之官的意思作者以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2410。  
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635ꢄ636。  
有关周礼成书的说法有周公作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周秦之际说刘歆伪造说与汉初说诸种,参见:彭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  
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4ꢄ8247。  
刘重来张舜徽先生文献学讲演录(节选)》,周国林编历史文献研究18,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15。  
29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周官为书名,暗含了该书的宇宙框架和周天度数的布局,以及以人法天的原则。”如此看来,这一部来  
历不明的周官与周公事迹毫不相关那么,刘歆是如何将周官周公致太平之迹联系起来的?  
刘歆出生于学术世家,其父刘向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为汉代著名的通儒。《汉书·艺文志,汉成帝  
,刘向刘歆父子受诏校理国家藏书,“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会向卒,哀帝复使向  
阮孝绪七录序说得更为清楚:昔刘向  
校书,辄为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随竟奏上,皆载在本书时又别集众录,谓之别录》,即今之别录是  
子歆撮其指要,著为七略》。”结合汉书·艺文志所记校理的细节,及现存刘向所著战国  
策叙录》《列子目录》《晏子叙录与刘歆的<山海经>等可以看出,刘氏父子校书包括选定版本校对篇  
订正脱误介绍作者生平及学术渊源概述全书主旨撰写提要并评价得失,极富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由  
此开创了包括版本校雠和目录的广义校雠学,发挥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刘歆  
独识”《周官周公致太平之迹的学术发现中,却难以寻绎出此种严谨的科学精神。  
刘歆早岁既通习》《》,又研治谷梁春秋》,但其学术旨趣则在左传》。《汉书·楚元王传》  
:“及歆校秘书,见古文春秋左氏传》,歆大好之。……左氏传多古字古言,学者传训故而已,及歆治  
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他还将左传与当时已立于学官的公羊传》《谷梁  
加以比较:“左丘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公羊》、《谷梁在七十子后,传闻之与亲见之,其详略不  
。”他认为左传公羊谷梁更为可信更有价值,及歆亲近,欲建立左氏春秋毛诗逸  
》、《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因为遭到五经博士的反对,刘歆作移让太常博士书,引发了学术史上  
著名的今古文之争,因此得罪执政大臣,招致众多儒者的攻击,无法在京师立足,只好请求到外地做官。《汉  
·儒林传:“平帝时,又立左氏春秋》、《毛诗》、》、古文尚书》,所以罔罗遗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  
。”刘歆为争立古文经于学官的努力至此方才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并没有周官那么,至少可以  
,《周官一书并没有受到刘歆的重视。  
左传》《周官同属于古文经学系统,刘歆为何重左传而略周官? 移让太常博士书,刘歆指  
责今文学者不思废绝之阙,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信口说而背传记,  
是末师而非往古,至于国家将有大事,若立辟雍封禅巡狩之仪,则幽冥而莫知其原” ,道出了他争立左  
等古文经于学官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大事提供礼制依据这一点在汉书·艺文志中亦可找到证据:  
“《礼古经,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  
诸侯大夫之制,虽不能备,犹愈仓等推士礼而致于天子之说。”礼古经就是逸礼,艺文志主要  
依据刘歆的七略》,这当是刘歆的看法可见刘歆所看重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绝非官制,而是政界与  
宗教的各种礼仪而这一切都很难从周官这一部讲官制的书中获得,周官也就自然不会受到刘歆的  
重视。  
以刘歆在学术上的严谨求真及其对周官一书不重视的态度,说刘歆独识”《周官周公致太平之  
的观点,实在是毫无由来但这一说法为何落在刘歆头上,刘歆晚年又是如何开悟发现”《周官为  
周公制礼之迹? 这仍是一个不解之谜。  
彭林编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版,67。  
班固汉书》,1701。  
僧祐弘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112。  
章学诚著王重民通解校雠通义通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自序1。  
班固汉书》,1967。  
班固汉书》,1967。  
班固汉书》,1967。  
班固汉书》,3621。  
班固汉书》,1970。  
ꢅꢆꢇ班固汉书》,1710。  
ꢅꢆꢈ王葆玹今古文经学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146。  
30  
张厚知周官改名周礼考  
王莽独见之解析  
汉书·王莽传,王莽居摄三年,其母功显君死,刘歆与博士诸儒七十八人议功显君服说:“摄皇帝  
遂开秘府,会群儒,制礼作乐,卒定庶官,茂成天功圣心周悉,卓尔独见,发得周礼》,以明因监。”周官》  
早在刘歆父子校书之时就已著录于七略》,自然无须等到十多年后才由王莽开秘府发得”,所以杨天宇说:  
发得二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发现,而应该理解为特加提倡。”刘歆等人说王莽的独见”,当是说王莽  
独具慧眼,最早发现重视周礼的价值。  
考察周官》《周礼二名在汉书中出现的情况,班固著汉书皆称周官》,而王莽及群臣的诏议章奏  
,在王莽居摄之前称周官》,居摄三年已称周礼》,可以看出周官改名为周礼的时间,当在王莽居摄之  
,居摄三年之前(公元68年间)。王莽居摄实为代汉自立的前奏,需要思考代汉之后如何构建新朝的政  
治制度,而在前代的典籍中王莽特别重视周官》。《汉书·食货志说王莽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  
,虽是说王莽篡汉之后的事,不过在篡汉之前,他对周官等古文经必定早有了解和重视。  
·,(4),王莽奏起明堂辟雍,“征天下通一艺教授十一人以上,及  
逸礼》、》、《毛诗》、《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钟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其意者,皆诣公  
这是一次大规模制礼作乐的文化建设活动,也是王莽第一次正式提到周官元始五年,王莽在奏  
改南北郊祭之礼的奏文中有两处引用周官为依据,揭开了他重视利用周官的序幕同一年,公卿大夫、  
博士议郎列侯张纯等九百二人奏议为王莽加九锡之礼:“谨以六艺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  
宜于今者,为九命之锡。”颜师古注九命之锡引张晏曰:周礼上公九命,九命,九赐也上公九命”  
见于周礼·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又引礼含文嘉:“  
锡者,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武贲鈇钺弓矢秬鬯也。”再看王莽受九锡的内容是:受绿韨衮冕  
衣裳,玚琫玚珌,句履,鸾路乘马,龙旂九旒,皮弁素积,戎路乘马,彤弓矢,卢弓矢,左建朱钺,右建金戚,甲胄  
一具,秬鬯二卣,圭瓒二,九命青玉珪二,朱户纳陛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贲三百人。”显而易见,王  
莽加九锡的依据是礼纬中的九类,而不是周官以九为节”。  
王莽受九锡之礼的依据为何不是他所重视并由群臣提议的周官? 其原因应当在于周官来历不  
,未立于学官前引序周礼废兴说刘歆父子校书始见周官》,即遭到当时今文学家的反对,“众儒并出共  
,以为非是直到东汉与郑玄同时的林孝存仍说周官末世渎乱不验之书,何休也认为周官是  
六国阴谋之书ꢅꢆꢉ,可以想见在王莽重视周官的同时,质疑之声是激烈而持久的因此,要想使周官成  
为王莽改制的神圣依据,必须解决其书来历不明的尴尬自汉武帝立五经博士,“儒学……成为官方政治学  
ꢅꢆꢇ;  
,儒学典籍成了国家教科书在汉代官方意识形态建设中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如果能使周官进入  
这一经学体系之中,自然也就赋予了周官以权威地位当王莽于次年居摄之后,就开始着手实施。  
王莽本是西汉外戚,曾师事沛郡陈参受礼经》,勤奋博学,谦恭俭让,声誉日隆,渐为朝野所重汉成帝  
绥和元年(公元前8),王莽任大司马辅政,进入西汉政治权力的核心;元寿二年(公元前1),哀帝去世,  
年仅九岁的平帝即位,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委政于王莽,实际上王莽已掌握了西汉的政权,“由于朝中没有政  
ꢊꢆꢅ,  
班固汉书》,4091。  
杨天宇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前言22。  
班固汉书》,1179。  
班固汉书》,4069。  
班固汉书》,4072。  
班固汉书》,4073。  
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780。  
班固汉书》,4073。  
班固汉书》,4075。  
ꢅꢆꢇ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636。  
ꢅꢆꢈ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636。  
ꢅꢆꢉ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636。  
ꢅꢆꢊ刘泽华编中国政治思想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08。  
31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加之王莽长期的政治经营,使他成为王氏外戚和士大夫都寄予希望的政治家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  
),“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赐号安汉公已被人们视为汉家的周公;元始五年,平帝疾,莽作  
,
,请命于泰畤,戴璧秉圭,愿以身代藏策金縢,置于前殿,敕诸公勿敢言就是模仿尚书·金縢周公  
愿以身代武王死之事;元始六年,平帝病死,王莽又仿效周公辅成王,居摄辅佐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王  
莽既以汉家周公自居,周公制礼的说法自然极为熟悉,自己还曾主持制礼作乐,如果能将他所重视的周  
周公制礼衔接起来,就能解决周官的身份问题更好地为己所用,此亦当为王莽的独见”,而具体的  
实施则由刘歆来完成。  
,
刘歆早岁与王莽俱为黄门郎,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受诏与其父刘向主持校理国家藏书,哀帝  
时为争立左传等古文经于学官,移让太常博士书》,由此得罪执政大臣,被排挤出京哀帝去世,王莽为  
大司马秉政,即召刘歆回京师,“为右曹太中大夫,迁中垒校尉羲和京兆尹,使治明堂辟雍,封红休侯典儒  
林史卜之官前有同僚之谊,后有知遇之恩,刘歆成为王莽的心腹,又职掌文章典籍,正是解决周官身  
份的最佳人选刘歆依附王莽,是因为从王莽行事及其所推行的政策看,则他又代表了汉代士人的共同政治  
理想,故而刘歆为之倡导在位,褒扬功德但刘歆毕竟是汉家宗室,他支持王莽是基于用儒家的思想挽  
西,既然刘歆反对王莽居摄,自然不会在王莽居摄期间主动奏改周  
之名,为其编造理论周官改名又在居摄之时,当如何理解呢? 王莽在政治经营中往往是附顺者拔  
,忤恨者诛灭对此刘歆当深有感触当王莽代汉后,尽管刘歆被封为国师嘉新公,位居四辅之一,但  
他却内惧而已,对王莽的反感日深,以至于后来参与谋杀王莽失败自杀王莽行事是欲有所为,微见风  
,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可以说此时的刘歆是被动地屈从于王莽的淫威而奏请改周官之名,所以他  
特别指出这是王莽的独见”,并将功劳归于王莽。  
,
余论  
由于兵燹战乱官方禁毁学术兴废及保藏不善等原因,古代典籍的散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这部来  
历不明而备受非议的周官却凭借周公制周礼的名义改名为周礼》,成了王莽改制的依据,不仅没有随着  
王莽的失败而消亡,反而对后代的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原因是值得探索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接受了  
刘歆关于周礼周公致太平之迹的观点,并认为周公制礼就是制作周礼》。郑玄重视周礼并为之  
作注,使周礼获得了儒家经典的地位,并跃居三礼之首由他所开创的三礼,极大地影响了儒家礼  
学的发展:“由于周礼是以官制为框架,讲述社会政治制度的系统,故而郑玄三之学获得权威地位,标  
志着中国礼学的巨大的转变,即由专讲典礼仪式及日常礼节的礼学,转化为讲述社会政治制度的礼学这一  
转变可说是的泛化,也可说是礼仪之邦的性质的改变由于旧的礼学所重视的典礼仪式多属宗教祭  
祀之类,故而郑玄礼学的兴盛和周礼地位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又标志着古代宗教的淡化,或者说标志着  
世俗政治生活几乎掩盖了宗教生活。”周官改名周礼本属政治行为,而缺少学术的严谨,值得注意的  
,《周官一书如果没有与周公制礼拉上关系并改名周礼》,是否能够在王莽败亡后得以保留下来,并受  
到郑玄重视,进而极大地影响到儒家礼学的发展,将会是一个疑问。  
[责任编辑:]  
徐兴无刘向评传(附刘歆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437。  
班固汉书》,349。  
班固汉书》,4078。  
班固汉书》,1972。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225。  
班固汉书》,4123。  
班固汉书》,4045。  
班固汉书》,4123。  
班固汉书》,4046。  
ꢅꢆꢇ姜广辉编中国经学思想史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230。  
32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