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它的工作是“对宇宙进行分类,区分出这样以及那样的本质,探究存在之物所依赖的根据何在,演绎出现实事
物的必然性,从自身出发弄出世界的实在性及其法则”。施莱尔马赫证明,只有“感觉和鉴赏无限”的宗教才
能够理解无限的种种表现和行动。因为不同于形而上学和道德在整个宇宙中只把有限的人性和人的自由视
为一切关系的中心,视为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变化的原因,“宗教的本质既非思维也非行动,而是直观和情
感。它想要直观宇宙,想要聚精会神地从它自身的表现和行动来观察宇宙,它想要以孩子般的被动性让自身
被宇宙的直接影响所抓住和充满”①。这同样是一种试图超越主观观念论的实在论主张,但又与雅可比以信
仰主义的方式所表达的那种基于常识的实在论颇为不同。
如果说早期浪漫派也是某种意义上的观念论者,那么,这种观念论应该被恰当地理解为客观观念论或者
绝对观念论②。他们的出发点不是自我意识,而是绝对或者存在本身在其中表现自身的那些经验。根据这
种客观观念论,主体和客体都是绝对或者存在本身的各种表现和例证,而主体对绝对的意识乃是绝对通过主
体获得的自我认识③。早期浪漫派坚持观念论和实在论必须兼容起来,因为这两者在存在本身的源初统一
中具有内在的关联。正是因为保持着观念论和实在论之间的独特张力,早期浪漫派才能够另辟蹊径,超越他
们那个时代的各种哲学选项。
就像小施莱格尔指出的那样,“任何形式的观念论都必须以这种或那种方式超出自身,为的是能够返回
到自身中去,保持其所是。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一个新的并且同样无限的实在论必须而且将会从观念论的母
体中兴起”④。对早期浪漫派而言,这种“新的实在论”只能以诗的形式出现。与反思性的、根据主体的理性
规则进行认识的哲学和科学不同,诗试图在事物本身根据其自身内在的动力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中,把握
和认识那超越主观理性的绝对无条件者。因此,浪漫主义意义上的诗并不是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小施莱格
尔通过明确将富有诗意的东西与人类的创造力,尤其是与自然本身的生产性原则等同起来,有意打破了诗的
ꢀ
ꢀ
ꢀ
狭隘的文学意义⑤。在《关于诗的谈话0 GesprächüberdiePoesieꢃ中,小施莱格尔写道:“人们可以期待
》
ꢁ
这个新的实在论会以诗的形式出现,因为实在论必然具有观念论的起源,也可以说必然要在观念论的地基之
上飘游,而诗确实是建立在理想与现实的和谐之上的。”⑥这种新的实在论跟观念论一样,都主张实在是以普
遍的理想和形式为根据的,但这些理想和形式不再被归属于先验主体,而是属于存在本身的领域。因此,新
的实在论无法通过那种消除差异和多样性、完全根据主体的理性原则建构体系的哲学来表达,只有将现实与
理想、有限与无限、普遍与特殊等对立的两个方面整合到一起、让生机勃勃的事物本身在其差异化、多样化的
经验中自我实现出来的诗,才能成为传达这种新的实在论的工具,而小施莱格尔正是将斯宾诺莎视为这种诗
化哲人的典范⑦。
早期浪漫派的实在论接受了斯宾诺莎最重要的教诲:神是唯一的实体,是真正意义上在自身内并通过自
身而被认识的东西,因此,一切存在的东西都只能通过神(而不是“我思”或者自我意识)被理解和认识。而作
为绝对真实的无条件者和本质即包含存在的自因,神不可能像在主观观念论中那样始终被置于现象世界的
彼岸,通过与有限的对立来得到理解,这是一种受制于有限的坏的无限。相反,神的必然性和现实性恰恰体
现在与自然的同一,不是作为有限的东西(被动的自然),而是作为有限之物的无限化(能动的自然)来实现自
ꢀ
ꢀ
ꢀ
ꢀ
ꢀ
ꢀ
ꢀ
ꢀ
ꢀ
ꢀ
ꢀ
ꢀ
①FriedrichSchleiermacherꢁFriedrichDanielErnstSchleiermacherKritischeGesamtausgabeꢁAbt1ꢁBand2ꢁ211
②
虽然早期浪漫派的哲学受惠于费希特的观念论,但是他们也都对费希特的基础主义、体系性和绝对自我的观念多有批评。用施莱尔马赫的
话来说,“思辨怎么会凯旋呢,怎么会有完善和圆满的观念论呢,如果宗教不是与之抗衡的力量,不曾使其预感到一种比观念论那般冒失地、
带着那般充分的权利所遵循的实在论更高的实在论?观念论似乎在形成宇宙时,就毁掉了宇宙,它将宇宙贬低成一种单纯的隐喻,变成我们
ꢀ
ꢀ
ꢀ
ꢀ
ꢀ
ꢀ
ꢀ
ꢀ
自身的限制性的一种毫无意义的阴影。”参见:FriedrichSchleiermacherꢁFriedrichDanielErnstSchleiermacherKritischeGesamtausgabeꢁ
ꢀ
ꢀ
ꢀ
ꢀ
Abt1ꢁBand2ꢁ213。
ꢀ
ꢀ
ꢀ
ꢀ
ꢀ
ꢀ
ꢀ
ꢀ
ꢀ
ꢀ
ꢀ
ꢀ
ꢀ
ꢀ
ꢀ
③
FrederickCBeiserꢁGermanIdealism TheStruggleagainstSubjectivismꢀ1781ꢄ1801ꢂCambridgeꢇ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2ꢃꢁ
2-13
FriedrichSchlegelꢁKritischeFriedrich-Schlegel-AusgabeꢁBand2ꢁ315
1
ꢀ
ꢀ
ꢀ
ꢀ
ꢀ
ꢀ
④
⑤
⑥
⑦
ꢀ
ꢀ
ꢀ
ꢀ
ꢀ
ꢀ
ꢀ
ꢀ
ꢀ
ꢀ
ꢀ
ꢀ
FrederickCBeiserꢁTheRomanticImperativeTheConceptofEarlyGermanRomanticismꢁ15
ꢀ
ꢀ
ꢀ
ꢀ
ꢀ
ꢀ
FriedrichSchlegelꢁKritischeFriedrich-Schlegel-AusgabeꢁBand2ꢁ315
ꢀ
ꢀ
ꢀ
“事实上,我几乎不能理解,一个人如果不敬仰、热爱斯宾诺莎,彻底成为他的信徒,怎么可能成为诗人呢?”FriedrichSchlegelꢁKritische
ꢀ
ꢀ
ꢀ
Friedrich-Schlegel-AusgabeꢁBand2ꢁ31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