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之ꢃ阳欣ꢃ《文选》收录《毛诗序》探论———兼论《文选》“序”文的收录标准
接征引《毛诗序》“诗言志”表述,而且隐括《毛诗序》“正始”、“风雅”的观念,以之作为评论自汉代以来各体文章的
准的。在昭明看来,所谓“入目之娱”、“悦目之玩”不过是当时文学审美的基本要求,如其所云“作者之致,盖云备
矣”。而真正有意义的文学,必须“文质彬彬”而有“君子之致”,如其《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所云:“夫文
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①可见,萧统虽推崇“典丽”等文学审美风格,
亦有主张“文质彬彬”、“文质相符”的一面,这与《文心雕龙》追求文雅典丽的文学思想亦有一定相合之处。
在前代诗人之中,萧统特喜左思和陶渊明。《梁书·昭明太子传》载:“(昭明)性爱山水,于玄圃穿筑,更立亭
馆,与朝士名素者游其中。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曰:‘何必丝
与竹,山水有清音。’侯惭而止。”②在《文选》中,萧统录左思《咏史诗》八首、《招隐诗》二首、《杂诗》一首,又录其《三
都赋》与自序及皇甫谧《三都赋序》,可见左思诗文尤为昭明所喜爱。又,萧统《陶渊明集序》云:“余爱嗜其文,不能
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
何足摇其笔端? 惜哉,亡是可也! ……尝谓有能观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祛,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
立。岂止仁义可蹈,抑乃爵禄可辞。不必傍游泰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也。”③《毛诗序》云:“风,风也,教
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④可见,萧统以“风教”观评论陶集,本之于《毛诗序》风教之说,故《闲情赋》未能收入《文
选》,除“价值取向”之差异外⑤,其与萧统“风教”及“雅正”思想亦当不无关系。另外,左思《咏史》诗所体现的诗学
风格被钟嵘《诗品》称为“左思风力”,陶渊明诗则被《诗品》称为“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
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⑥。上述“风力”、“真古”、“质直”云云,皆与古《诗》风格相类,由此可见萧统的文学
偏好。
由是观《文选》未收之文,多与陶渊明《闲情赋》类似,概因其不能符合“雅正”之故。如最为著名的王羲之《兰
亭集序》,其文固然批判老庄“一生死”、“齐彭殇”的思想,然其认为人生短暂当及时行乐,应随世以俯仰,极视听以
娱情,仍可谓之消极,与儒家“言志”、“雅正”思想不符,故昭明不收,理所当然。刘勰《文心雕龙·论说》评各“言不
持正”之文章:“至如张衡《讥世》,韵似俳说;孔融《孝廉》,但谈嘲戏;曹植《辨道》,体同书抄;言不持正,论如其
已。”⑦其“言不持正”云云,概指上述文章不能遵循儒家正统思想,或亦因此不为昭明所收。《文选》所收之曹丕《典
论·论文》评孔融云:“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杨班俦也。”又云:
“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⑧其中所反映的文章“雅正”观念,亦与《文选》近同。这表明在“近
世”文风“衰弱”之时,萧统等人欲纠其偏向,故特隐括《毛诗序》之义,重倡“诗言志”,标明“六义”、“风雅”,主张“文
质并重”。由此可推知,萧统之编《文选》,其在价值取向上受到《毛诗序》的影响。
三ꢃ《毛诗序》等“篇章独立”与《文选》“序”文的收录标准
萧统在《文选序》中云:“若其赞论之综缉辞采,序述之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故与夫篇什,杂而
集之。”历来论者多以“综缉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作为“序述”、“赞论”之类文体的选取标准,
然就《毛诗序》、《尚书序》、《春秋左氏传序》三篇经籍序而言,三篇序文本为附经之作,皆祖述经伦,文风质朴,与
“综缉辞采,错比文华”相去甚远,似不合于“沉思翰藻”的标准,如明人孙矿(号月峰)评《毛诗序》云:“平淡之极。
昭明最尚组绘,却乃取此等,岂以其名故耶?”⑨即认为《文选》选录标准不一,或以此为昭明文学理论与编辑实践之
矛盾。如上所述,朱晓海先生《<文选>所收三篇经学传注序探微》一文认为三篇经籍序之所以入《选》,主要源于儒
家经学传统的力量,如朱先生所言“‘姬公之籍、孔父之书’被驱出文学园地,势必另铸神龛,将奉入者经典化,以为
①
萧统著、俞绍初校注《昭明太子集校注》,第155页。按:当然,这里所体现的文学思想更具“自我”色彩,而《文选序》所呈现的或有某种程度上
的“共识”成分。不过,就主要倾向而言,二者应是相一致的。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姚思廉《梁书》,第1册,第168页。
萧统著、俞绍初校注《昭明太子集校注》,第200ꢆ201页。
毛亨传、郑玄笺、陆德明音义、孔祥军点校《毛诗传笺》,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1页。
参见:力之《<闲情赋>之评价种种》,力之《<楚辞>与中古文献考说》,巴蜀书社2005年版,第347ꢆ360页。
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41页。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第327ꢆ328页。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第6册,第2271页。
许逸民《清代文选学名著集成》,广陵书社2013年版,第5册,第222页。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