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卷第6期
2
012年11月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39,No.6
November,2012
14-17世纪意大利纺织业的整合与衰落
孙暋锦暋泉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610064)
(
暋暋摘要: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14世纪后
期,意大利毛织业明显衰落,有人将其视为意大利经济盛极而衰的转折点,实际上,意大利正在完成经济结构的转
型,即开始由毛织业为主导的较为单一的纺织业向棉织业、丝织业综合型的纺织业过渡。意大利经济真正的衰落
是由于17世纪远洋航运对它的致命一击。
关键词:中世纪;意大利;纺织业整合;经济转型;远洋航运
中图分类号:K546.3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2)06灢0152灢08
暋暋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
势的国家,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
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其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
经济链条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欧
洲市场经济形势的变化,促使意大利在近代化过程
中利用纺织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以及设施设备完成了
由较为单一的毛织业向棉织业和丝织业综合型的纺
织工业的转变。当17世纪面对远洋航运中大量各
类廉价东方纺织品输入时,意大利经济未能逃过再
一次转型的厄运,中世纪曾经领先于欧洲经济的意
大利就在这种不可逆转的无可奈何的经济与外来冲
击中转型衰落了。
初主要收购加工托斯卡纳地区的羊毛,集中在佛罗
伦萨周围的乡村进行生产,因就地取材,成本相对低
廉。但是,由于意大利羊毛毛质粗硬,生产出的粗呢
织品缺乏竞争力,无法远销欧洲市场,只能满足意大
利本地和地区性消费的需要,销路受限,产量也无法
提高,以致羊毛加工业规模较小、生产分散、设备相
对简陋,地方性手工业特征明显。
为了打开销售市场,早在12世纪中期以前,佛
罗伦萨和其它一些意大利商人就开始在香槟市场购
买法兰西、佛兰德尔、英国和西班牙在此出售的羊毛
产品。这些国外原毛和粗呢绒质量优良,运回意大
利以后,经过精细加工,特别是在设备更新、生产工
艺改进和技术改革之后生产的毛织品,再返销西欧,
遂成为畅销商品。佛罗伦萨的羊毛加工业迅速发展
起来,其羊毛业行会成为英国羊毛的最大买主,同时
大量进口享誉欧洲的西班牙美利奴羊毛———这种羊
毛因质地柔绵、色泽纯净,生产的织品柔软润滑,更
适用于细呢绒的加工,佛罗伦萨将这种羊毛称为“加
尔博羊毛暠。他们还从阿尔加维的苏丹领地进口一
种“加尔博细呢绒暠。在13世纪初,佛罗伦萨人经营
此种商品的规模极大,“以至于佛罗伦萨的一条街
一
近代工业的先导是纺织业,中世纪意大利的手
工业也正是以纺织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在意大利的
纺织业中,佛罗伦萨的毛纺织业兴盛早,12世纪已
具有了一定的规模,1138年出现了羊毛加工业行会
(称“兰那暠)。该行会依靠羊毛的加工发展起来,最
收稿日期:2012灢09灢26
作者简介:孙锦泉(1952—),男,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152
孙锦泉暋14-17世纪意大利纺织业的整合与衰落
道,由于大多数经营加尔博呢绒的商人居住于此而
二
被称为加尔博街暠。大规模的购销活动,刺激了原羊
毛加工业行会中的意大利商人特别是佛罗伦萨商人
独立发展的欲望,他们从羊毛行会中脱离出来,于
在意大利的纺织业中,棉织业和丝织业可谓是
毛织业的孪生姐妹。意大利的棉织业初兴于11世
纪,12世纪有了明显的发展,它是扩张中的商业与
地中海接触的直接产物,并与丝织业相同,是“移植暠
工业。最初,棉花的引种区域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阿
普利亚、卡拉布里亚和西西里等,由于受气候和地理
条件的限制,意大利的棉花多系劣质棉,这些棉花除
本地乡村工业消化以外,也被罗马、托迪的翁布里亚
诸城市、奥尔维耶托和佩鲁贾以及托斯卡纳各城市
包括比萨、佛罗伦萨、阿雷佐、科托纳、波吉邦西和蓬
212年组建了细呢绒商人行会(称“卡里马拉暠),主
要从事原毛和毛织品的转销并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因为13世纪以后,在西欧和北欧国家的市场上,意
大利的毛织品在质量、品种、价格上都占有优势,是
1
[1]104
无与伦比的
。通过原毛、半成品的加工和毛织
品的销售,意大利人在欧洲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们
不仅左右了欧洲市场的呢绒贸易,而且在东方市场
[2]346,350
也堪称魁首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4世纪
上期。
[4]61-62
特雷莫利等地的一些零散工业所利用
。意大
4世纪是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
1
利的棉织业中心在北部,特别是米兰、皮亚琴察、帕
维亚、克雷莫纳等伦巴第城市,有的地区或城市还是
毛织品和棉织品两者生产的早期中心。譬如威尼
托、维罗纳,后者早在13世纪初就已声誉鹊起,棉织
业生产者行会在这个城市至少在13世纪最初的10
致富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不少国家都制定了保护本
国工业顺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这对先期发展制造
工业的国家来说,已面临着逐渐被挤逐出市场的危
险。从14世纪中期开始,佛罗伦萨的毛织业也显露
出危机的迹象,到15世纪甚至更严重,这是由于欧
洲地中海地区其它国家羊毛工业扩张的结果。尽管
这时伦巴第地区的毛织业呈勃兴之势,但佛兰德尔、
加泰罗尼亚的毛织品已更多地挤占了欧洲市场,尤
其是1307和1311年美男子腓力颁布了两项法令将
意大利商人驱逐出法国,于是,意大利人被剥夺了它
最重要的呢绒市场。而意大利羊毛业行会则开始从
英国和其它地区获取原毛,以维系国内的毛织业生
产,羊毛业行会随着细呢绒行会的衰落而复兴。面
对西欧经济形势的变化,控制意大利一些重要的毛
织业中心的羊毛业行会,不得不以压缩产量和提高
质量来应对竞争。根据编年史家乔万尼·维兰尼的
记载,14世纪早期,佛罗伦萨的织布机每年的产量
不低于10万件;30年以后,相同的权威史料又告诉
我们,产量已下降1/3,只是在质量方面作了改
[4]68
年甚至可能更早就已经存在了
。南部的棉花也
有一部分供应北部,从12世纪开始,热那亚输入西
西里的棉花便分散供给高速发展的伦巴第纺织工
业。有文献记载,威尼斯生棉的输入是1125年,热
那亚是1140年,几个世纪以来,这些棉花经利古里
亚诸港口被稳定地输入。在14世纪最后25年热那
亚的关税记录和15世纪中期米兰和帕维亚的通行
税目录中,都有关于从西西里船装棉花运抵的记
[4]32
载
。
当然,棉织业加工中所需要的棉花原料主要靠
意大利之外进口,由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北
部城市国家输入、转运,通过成本低廉、运转便捷的
海上运输实现。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运输航线、供
货渠道和原料产地,比如有从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
输入勒旺特的棉花,也有由南部海岸从安塔利亚港
口输入土耳其的生棉。14、15世纪,佛罗伦萨、威尼
[1]97-98
进
。15-16世纪,意大利毛织业急剧萎缩,实
际上,佛罗伦萨乃至北部意大利自身在完成经济结
构的调整,意大利人加重了发展棉织业和丝织业的
筹码,以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发现17世纪的佛
罗伦萨仍然固守纺织业的优势,以发展丝织业来平
衡毛织业的衰落,17世纪早期佛罗伦萨的毛织业虽
然降到了13000 件左右,但丝织业已达到其巅峰
斯
、比萨、西西里,甚至巴列塔、安科纳等一些小地
方,都备有运载棉花的商船,从土耳其、希腊和叙利
亚获取原料;布尔萨和福西亚是小亚棉花的汇聚点,
经由那里再转运到开俄斯岛,该岛后来成为土耳其
棉花的集散地,萨洛尼亚港市作为它的内陆和一些
希腊岛屿棉花输出的门户,将希腊棉花分发出去;塞
浦路斯则是叙利亚等勒旺特地区棉花输出基
[3]
1
0000件的规模
。
153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
4]62,43,48,44-45,51
地
。威尼斯等国有时也直接从叙利
到周围的乡村,棉纺织的乡村工业分布是广泛的,但
因设备简陋,主要加工价格低廉的土耳其劣质棉,生
产的布料厚实、粗糙,加之交通不便,规模受限,主要
供本地市场销售,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城市
中的棉织业设备相对精良,通常交通又便捷,有利于
大规模的制造,生产的布料和棉织品除本地消费外,
与毛织品一样,绝大部份外销。劣质的土耳其棉花,
因纤维差、不耐用,不适合生产优质布,哪怕蓬布之
类粗织品,因此在一些对原料的选购比较严格的城
市,特别在意大利和南德的城市手工制造业中心,劣
[
5]378
亚转运大宗棉花
。有影响的大公司在货物的进
口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巴尔迪公司14世纪初从
[4]44
安塔利亚港口输入土耳其的生棉就享有特权
。
大规模地运转棉花,也是14世纪以后意大利的
商业特征之一。当时,出现了“棉花护航队暠的称谓,
开往塞浦路斯、亚美尼亚和叙利亚港口的由巡航船
只组成的船队,比单层甲板大帆船有更大的容量。
G·卢扎托估计意大利棉花贸易每年可达到5000
吨。根据商务档案、进出港记录以及国家档案和相
关材料来看,G·卢扎托的估计显然过于保守,按照
F.C.莱恩的计算,1560年,威尼斯船舶的总吨数为
[4]44
质棉几乎被禁用
。意大利城市棉织手工业保证
纺织品的质量,其目的在于保持海外市场的优势,增
强外销的竞争力。
[5]480-481
5782英吨
。
鉴于这些船通常每年两次航
1
海,总装运量为31564英吨,M.F.马扎尤按照16世
纪进入威尼斯港口的大帆船货仓中棉花大约占
三
3%的惯例估计,
每年仅威尼斯贩运的生棉应该为
1
[4]52
4103英吨,
约合4168
吨
。从17世纪的材料中,
从1140年开始,米兰、皮亚琴察和帕维亚生产
的各种花色棉布,通过意大利港口被大量船运到中
东、耶路撒冷和其它叙利亚城市,在君士坦丁堡和亚
历山大等地,这些棉布与地方棉布产品形成竞争。
粗斜纹布也是最有特征的出口布料之一,它是一种
亚麻和棉花作经、纬线织成的混纺棉麻布。1164
年,一份热那亚合同就有出口到叙利亚的粗斜纹布
的记载。在近东,粗斜纹布也被医院大量利用。十
字军东侵的1182年前后,耶路撒冷的医院每年都能
从伦巴第、比萨和威尼斯的一些医院那里得到数额
瑟拉估计,16世纪的威尼斯每年仅从塞浦路斯和土
耳其的士麦拿输入的棉花总量就达2250吨;加上其
它地区转运的棉花,M.F.马扎尤认为,“在15世纪
后期到16世纪期间的高峰年间,威尼斯每年从各地
[4]52
输入的棉花总量超过4000吨暠 。这一结论,与上
面的推算也是完全吻合的。
除威尼斯承担了大宗的棉花贩运以外,热那亚
对棉花的转运量也不菲。一个热那亚的商号声称在
不到6年的时间里,通过该商号的代理商在开俄斯
岛已经输入了将近11000吨的土耳其棉花,年均大
[4]188注17
不小的各类粗斜纹布
。几乎与此同时,意大
[4]44
约2000吨,总价值约60万杜卡特
。值得注意的
利又开辟出其南部和西部某些地区的销售市场,包
括粗斜纹布在内的棉织品输出到休达、突尼斯和布
尔日伊等北非沿岸城市以及法国的普洛旺斯各地。
是,这只是热那亚一个商号每年输入的棉花量。由
此可见,仅威尼斯和热那亚一个商号每年输入的棉
花就已在6000吨以上,我们虽然没有整个意大利棉
花输入的量化数据,但显然数目不小。尽管意大利
人输入的棉花也有部分再输出到佛兰德、英国等地,
但绝大部分被本地棉织工业消化,1507-1537年间
的热那亚港口记录簿没有提到从热那亚再输出棉花
的数量,也没有由热那亚船直接运往其他港口的记
2世纪晚期,这些棉织品又出现在香槟市场,由那
里分发到欧洲的其它地区。一份12世纪的档案提
到,可能有意大利生产的粗斜纹布在伦敦出售。在
12世纪的最后25年,意大利棉布常常由几千件捆
成的数百大包,经过马赛、纳尔榜、蒙特利埃和巴赛
1
[4]64,87
罗那的诸港口渗透到南部法国和西班牙市场
。
[4]47
载
。热那亚人经开俄斯岛输入的土耳其棉花,
3世纪,纳尔榜的一份经纪费记录中,就提到有来
1
[
6]132,137
其中一部分供给伦巴第、利古里亚和皮埃蒙特的乡
村工业,在那些地方,这些棉花被用于生产廉价产品
和耐用布。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长期从列万特地区进
自伦巴第的白色和染色的粗斜纹布
时,与西北欧的贸易出现高速度的扩张。1280-
。与此同
400年间,西阿尔卑斯山海区的通行税记录反映了
满载伦巴第粗斜纹布货船的通过;13世纪晚期和14
世纪期间,意大利棉布由海路被船运到佛兰德和英
1
[5]61
口棉花,制作经久耐用的布匹
棉织业的发展往往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辐射
。
154
孙锦泉暋14-17世纪意大利纺织业的整合与衰落
[4]189注21
[4]107
工人的社团,雇佣工人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
国诸港
,棉织品也成为东部阿尔卑斯山途为
之阻塞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期间,棉织品也被
输出到南部德意志,并由那里沿北部和东部商路运
到波希米亚、奥地利和匈牙利平原;同时,也经由黑
14世纪以后,意大利一般城市都有数以千计的棉织
工人。据称,1377年,波洛尼亚市的棉织业行会,加
上附近郊区,有4000工人左右。15世纪初期的威
尼斯,丝绸业、毛织业和棉织业的织布工达16000
人,其中棉织业部分的工人约有5000-6000人。根
据米兰国家档案记载,以正式的行会统计测算,15
世纪中叶的米兰城,棉织工业雇佣了6000 工人;
1580年,克雷莫纳市各类纺织业(含麻织业)的劳动
者有14000人,其中有一半受雇于棉织业粗斜纹布
[4]190注23
海贸易进入东欧
。意大利的棉织品直到16
世纪仍然有些区域从事外销贸易,如都灵附近的基
耶里(Chieri)有不少工厂生产的粗斜纹棉布就大量
[7]84
外销法国
的纺织品从未取得过的
,在欧洲市场占居的位置则是更传统
[
4]89
。随着贸易向远离意大
利本土的延伸,特别是陆路的长途贩运花费不菲,为
了降低成本,13世纪后期和14世纪初,意大利人在
北非、卡发、塔纳、特拉布松、佩拉等地建立了殖民
地,纺纱织布等棉纺原料的加工有些是在殖民地进
行的。譬如,土耳其的殖民地生产的棉布,其中一部
分就输出到俄罗斯和中亚,在那里被制成帐篷、衣服
和家用织品,这些棉布在该地区市场之重要,以至于
[4]113
的制作
。
在一些城市,如克雷莫纳、帕维亚等,棉织业是
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产业。一些先期发展的城市,早
在200~300年以前就已达到了这个规模。13世纪
晚期,主要生产棉制标准化帆蓬布的威尼斯,每年棉
布产量为68000匹以上,作为重要棉织业中心的维
罗纳和帕度亚的产量与威尼斯大致相当,而两个伦
巴第的大城市———米兰和克雷莫纳的产量则更
[4]87
按商品的等价物作为货币单位来计算
。棉织品
在殖民地生产,缩短了进货和销售的距离,简化了渠
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这是在近代初期完成资本
积累和扩张最有效的方式。
[4]114-115
高
。克雷莫纳是波河平原著名的商业城市,
特别在中世纪,它的粗斜纹布工业是无以伦比的。
从意大利的纺织品输出中可见,棉织品的市场
比毛织品广阔得多,对外的贸易网络呈散射状态,覆
盖中近东、北非、西欧、北欧、东欧等意大利的外围市
场,甚至利用殖民地作为生产基地满足更远地区对
棉织品的需求,说明意大利的棉织品产量高、特色
浓,在当时的欧洲、非洲和西亚市场很有竞争力。意
大利的粗斜纹布是棉纺织业的主导产品,除了医用
和日常生活之需外,被广泛用于制作航海的帆蓬,这
是意大利的棉纺织业规模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而
骤然增大并旋即进入巅峰时期的重要原因。
帕维亚衰落之后,整个波河平原和伦巴第地区,米兰
[1]95
是最大的城市,也是商业和工业的领导中心
。
后来,整个发展的格局是纺织业城市围绕波河流域
[7]84
以西为中心发展起来
。可见,上述的任何一座
意大利城市棉织业的生产规模,都接近或相当于14
世纪30年代佛罗伦萨毛织业繁盛时期年产毛织品
70000-80000件的水平。总体上看,意大利的棉纺
织工业规模应该说是大于毛纺织工业的。
棉织业在意大利能够迅速兴起有多方面的原
因。首先,棉花的价格比羊毛便宜,原料成本相对较
低,加之棉织业的生产程序比丝织业或毛织业更简
单,棉布生产在中世纪手工业系统下只需8-11道
棉织品外销的逐渐扩大,客观上要求必须改变
旧有的管理制度、结构体系和生产方式,因为中世纪
的行会管理和作坊生产是根本无法适应生产规模的
扩张的。在12世纪中期以后,意大利已经出现了棉
织业的包买商,他们既控制了原材料的进口和成品
[4]74
工序,在人手、资金、设备方面的投资也更少
。
相同的产量,由于减少了工序,棉织业比毛织业所需
的劳动力减少了1/3以上。总体来说,棉织品生产
与毛织品生产在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4]106
的出品,又控制了为他们生产的技术工人
。这
[
8]123-131
些技术工人是靠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随着雇佣
工人队伍的成长,13世纪初,意大利一些城市的棉
织业行会成员,已不限于原来的作坊主,织布工的代
表也多有参加,在行会组织结构调整的同时,一些限
制性的规章也作了修改,维罗纳、威尼斯等国家都有
这方面的文献材料记载,维罗纳甚至还成立了棉织
销售价格只是前者的几分之一
。价格和质
量在与一些同等织品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意大
利棉织品大量出口的能力,是与其低廉的价格相吻
合,在欧洲占有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传统的毛织品。
由于这些条件,棉织品也更能迎合意大利城乡中、下
层民众对廉价纺织品的消费需求。诚如马扎尤所
155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言,中世纪后期,一些棉织品通常为农妇所穿戴,城
棉织工匠的迁徙流动,一方面使棉织工业在意
[
4]98,88
市的中下层也是棉织品的主要消费者
。另外,
大利特别是北部意大利得到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
也增强了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的竞争意识,一些国
家、地区或城市还制定了保护政策和防范措施。13
世纪,一项修改的议案,规定了禁止棉布从伦巴第其
由于棉花纤维容易作若干不同的处理,比亚麻布和
羊毛更能花样翻新,制作多样化的产品,故一些棉制
品因制作别致、雅观,受到富有者的青睐,特别是在
丝织品大量出现之前,某些特制棉织品也成为上层
它城市运入帕尔马;同一时期,威尼斯也禁止帕度亚
[9]91[4]88
[4]71
阶级消费的时尚
。许多棉制服装的式样,在
等地的棉织品运入本地
。但是,这种一概禁运
审美观念上达成共识,长期沿袭下来,甚至为近代消
政策也带来很多弊端,不利于商品流通和棉织技术
的交流,一些国家试图以提高关税作为棉织品输入
的调节杠杆。1356年,在一次保护地方产品的行动
中,为限制外来产品对威尼斯国内市场的冲击,威尼
[4]93
费者所熟悉
。可见,棉织品拥有国内广泛的消
费群体和广阔的销售市场,棉织业生产在西欧没有
普遍兴起之前,意大利的棉织品还有效地占领了欧
洲市场。可以说,意大利的棉制品是靠大量流通获
斯对所有从内地进口的毛织品和棉织品都征以每里
[4]60
[4]69,71
,这是棉织业在中世纪意大
拉5索尔迪的沉重关税
。
各地在以保护本地
取丰厚利润取胜的
棉织工业的竞争中求发展,这种吸引人才的竞争环
境和保护措施有利于棉织工业的成长。
利能迅速兴起的重要原因。
其次,意大利的毛织业的生产基础,为棉织业的
兴盛提供了设备、纺织经验和技术条件,甚至管理法
规的借鉴。14世纪以后,意大利毛织业在与西欧国
家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危机兀现之时,一些明察市场、
审时度势且拥有毛织工场的包买商,一改经营思路,
变毛织品生产为棉织品生产,因棉织业的生产工艺
和程序比较简单,生产者的技术转型容易。并且,技
术和管理法规有其相似性,可以相互变通或借用。
譬如,波洛尼亚棉织业的发展就得益于维罗纳的毛
四
棉织业的兴盛,为丝织业也拓展了生存空间。
丝织业与棉织业相同,是移植工业,作为一种新兴产
业起步较晚。丝绸工业虽然首先在南部兴起,但无
关宏旨,其发展主要集中在北部意大利。桑树是由
阿拉伯人移栽到西西里的,后来分布于墨西拿海峡
沿岸。12世纪以后,进入卢卡和北意大利的某些地
区,但发展非常缓慢,仅限于某些区域,规模也不大。
卢卡是北意大利最先拥有丝织业的城市。为了降低
劳动成本,13世纪,卢卡人成功地利用了自然能源,
他们用水力驱动大型水车完成了拈丝工序的自动
化,通常一部水车带动200个锭子,效率是人工操作
的两倍以上,卢卡就是利用这样的优势,使其丝织业
[
4]70
织业和卢卡的丝织业技术和法规
。
再次,在中世纪后期棉织品走俏于国内外市场
之际,意大利各国都先后推出了鼓励发展棉织业的
优惠政策,在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广大地域形成一种
区域之间的竞争态势。13世纪的波洛尼亚对棉织
工匠在内的外来纺织工匠实行优惠政策,在公社与
这些移民签订的合同中,为他们提供贷款、设备、免
费店铺、住所并且免税进行财政扶持。通过这些措
施,1288年,波洛尼亚棉织行会的最初法规喻示了
棉制业已经繁荣。1348年,奥尔维耶托颁布法规,
对所有移居到这座城市的外国人享有10年的特权
和优惠———免纳各种税务和其他财政摊派,也免服
兵役。在第三次热那亚战争期间(1350-1355),因
为法律和经济的特许权,吸引了威尼斯的纺织工匠
[1]96
保持了一个多世纪无竞争对手的霸权地位
。它
利用水力拈丝的自动化工序,被一些城市所仿效。
4世纪以后,波洛尼亚、热那亚、威尼斯、米兰丝织
业相继崛起。意大利国家之间丝织业竞争,与毛织
业和棉织业具有相似性。控制原料市场、产品销售
市场、生产者并提供设备的丝绸包买商人的出现,明
显地晚于上述的纺织产业。但15世纪以后,在热那
亚、米兰、佛罗伦萨、波洛尼亚、威尼斯等国家,资本
主义的工场经营都有了一定的规模,热那亚的丝织
业已完全被丝绸商人控制,在他们的管理下进行着
1
[
4]69,70
涌入帕度亚和其他一些大陆城市
。一些城市
也利用其他城市政治流放和避难者的迁徙,延揽纺
织工匠,卢卡的丝绸工匠、佛罗伦萨的毛织工匠都曾
大批外流,威尼斯、波洛尼亚和有纺织工业的其他城
市多有接纳,其中不乏转向成为棉织工匠者。
[1]148-149
资本主义的生产
。相对而言,后起之秀的米
兰,起步晚,发展快,集约经营程度高,公证人的档案
156
孙锦泉暋14-17世纪意大利纺织业的整合与衰落
中大量显示了商人与丝绸织工的合作关系。为了节
省劳动力,米兰的丝织工业还作了机械化的实验。
供应。威尼托、撒丁地区、伦巴第成为了最重要的生
[
12]58
丝产地
。
500年之前,托斯卡纳、威尼托、皮耶迪蒙特和伦巴
15世纪以后,热那亚、佛罗伦萨、威尼斯等丝织
业发展初具规模的城市,开始从君士坦丁堡、土耳其
的布尔萨、叙利亚、波斯等地大量进口生丝。16世
纪,在进口的纺织纤维中,生丝的比例已很大了。根
据热那亚一部贸易记录披露,当时进口的主要货物
是纺织原料,1507-1537年期间输入热那亚的纺织
纤维占了进口货物总值的60%-70%以上,1519年
进口的1561237里拉货物中,纺织纤维占87%、值
1358406里拉,分别为生丝59%、值924478里拉,羊
毛17%、值265489 里拉,棉花11%、值168442 里
1
[7]83
第都成为了丝织品生产的区域
。佛罗伦萨从15
世纪开始,靠发展丝织业增加出口丝织品来弥补毛
织业产品出口大幅萎缩失去的平衡。本地的桑蚕养
殖业已经不能满足生产扩张的需要,不得不通过威
尼斯、波尔图、皮萨诺输入国外的生丝,以供国内丝
织工业所需。16世纪期间,佛罗伦萨的丝绸销售甚
广,在意大利、地中海和西欧所有的大型商业城市,
[1]160-161
随处可见推销毛织品和丝绸的佛罗伦萨人
。
实际上,这时的佛罗伦萨毛织业生产规模已有相当
程度的恢复,1572年差不多是1527年的两倍,而丝
绸制造业开始成为意大利北部地区的标志性产
[4]47
拉
。这里的比例是按货物的价值来划分的,棉
花在纺织纤维的总价值中所占比例最低。如果按重
量和体积划分,棉花的比例是最高的,虽然生丝比不
上价格低廉的棉花,但无疑已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当然,从生产规模来看,在当时的条件下,丝织
业是难以超越前两大行业任何一个的,主要原因在
于丝织业的加工要求设备精良、工艺细致,这就限制
了丝绸生产向生产条件简陋的广阔农村拓展。加之
生丝纤维比棉、毛更细,产量受限,加工困难,在机器
工业之前,产量和效率不易大幅度提高,城市之间也
不容易拉开档次。因此,丝织业的分布既不像棉织
业那样具有普遍性,也不像毛织业那样在国内形成
一个诸如佛罗伦萨的生产中心。
[10]66
业
。威尼斯更是利用生丝转运贸易的有利条件
发展丝织业。到15世纪末,一些手工工场织机的过
分集中引起作坊主的不满,迫于行会的压力,国家不
得不立法干预。1559年,有人抱怨,由于投资人的
贪欲导致了明显的不公平,有的工场多达20-25台
织机;有人断言,16世纪晚期,威尼斯可能是整个欧
洲最大的工业城市,其毛织业和丝织业工人超过
[7]82
1
0000人
。
丝织业的快速发展,首先是丝织品使用范围的
拓宽拉动了市场的需求。丝绸不再只用于服饰或者
制作神圣的祭坛布,而且也用于装饰,这是为什么缎
子、织锦、混纺丝、金银线等产品急剧增加和完善的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这样定论:丝织业与
毛、棉织业以对意大利之外的原料和产品市场的依
赖为前提,构成16世纪意大利纺织业的三分格局和
整合局面,意大利基本完成了由毛织业为主导的较
为单一的纺织业向毛织业、棉织业、丝织业综合型的
纺织业经济结构的转型。
[1]143
原因
。其次,许多国家都推行了促进丝织业发
展的优惠政策,如免息贷款、高薪招聘、减免税收、禁
输成品、发展桑植等措施。1350年,费迪南德国王
同意一位威尼斯的作坊主免息贷款1000银币(scu灢
do),让他在那不勒斯建立一座纺织厂制造丝绸。
442年,腓力坡·维斯孔蒂公爵想在米兰开办丝绸
1
制造业,派人聘请佛罗伦萨的师傅塞尔·彼得罗·
迪巴尔托洛,发给他一个月的薪水,遂开始在这座伦
巴第城市从事丝织业的工作,并促使这项新工业的
兴起和繁荣。1489年,佛罗伦萨制定的一条法律规
定,为了鼓励丝织业的建设,新商号将免纳各种税收
五
意大利的主体工业———纺织业供、产、销的“体
外循环暠,即进口原料—生产加工—出口产品有其抢
占市场、促进发展、经济外向型的一面,但也有对原
料、成品市场依赖性的一面,有时利润虽丰,但经济
的稳定系数小,市场的消长、商路的变迁、经济的整
合以及供与销的平衡一旦被打破,都会导致境内的
产业危机,进而造成经济的衰落。
0年;15-16世纪期间,热那亚对输出税实行了减
免,同时米兰、热那亚等城市都禁止从国外输入任何
4
[11]416
丝织品出售
。16世纪下半期,伦巴第在丝织业
方面制定的法规,迫使土地所有者们必须要用一定
面积的土地大量栽种桑树,为米兰丝织业增加原料
16世纪是意大利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海外探
157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
14]111
险和远洋航运业的勃兴,对帆蓬的需求将意大利的
佛罗伦萨,有的毛织工场利润只有4%
。16世
13]532
,这致使纺织工场大
[
棉纺织业迅速推到了巅峰,随即也给意大利的纺织
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葡萄牙绕经非洲海岸到达印
度航路的开辟,将更精良和廉价的印度棉制品大量
地带回欧洲,中国的丝绸也通过环球航行的实现直
接畅销欧洲市场,东方织品挤占了原来属于意大利
棉、丝织品的销售区域。此外,奥斯曼土耳其的军事
扩张和商业政策,对意大利在东部地中海的贸易极
为不利,使意大利棉、丝织品原材料的供货渠道受到
阻碍。据热那亚的国家档案记载:“土耳其的军事扩
张对1560年初热那亚的棉花进口有直接的反应,它
纪以后,利润率还在降低
量倒闭。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意大利纺织业的
三类产业均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危机。威尼斯输往勒
旺特地区的毛织品产量,从1602年的28000匹呢绒
直线下滑,20余年后下降了1/2,到17世纪末只有
微不足道的2000匹了;威尼斯的丝织业似乎好一
点,17世纪的最初10年也出现了明显衰变的信号,
到20年代中期产量萎缩了25%,到该世纪末产量
仅为100年前的1/4;维罗纳曾经是16世纪丝织业
的重要中心,17世纪中期一度繁荣的工业完全地衰
落了;佛罗伦萨的毛织业1570年以后的呢绒年产量
稳定在15000 匹左右,但1620 年已锐减一半,到
1700年只有其1/10了;米兰的毛织业早在1590年
便举步维艰,一个世纪以后几近绝迹,丝织业也没有
更好的境遇;克雷莫纳和帕维亚也受到了重创,并且
加深了棉花供应的危机暠,“地中海的棉花贸易因国
栙[4]53
际贸易格局的基本改变而陷于解体暠
;“16 世
纪,不得不依赖东方进口原材料的意大利丝织业亦
[1]101
开始衰落暠
。至于传统纺织业,毛织业中心的佛
罗伦萨一直呈衰落之势,伦巴第毛织业虽15世纪以
后加速了发展的势头,编年史家桑纽多对威尼斯总
督T.莫森尼戈临终遗言中提到的伦巴第棉、毛纺织
[
15]30
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他工业也受到危机的影响
。
诚如C.奇波拉所说,到了17世纪,包括佛罗伦萨在
[1]155
[16]
业令人瞩目的发展规模曾有过记载
。但总体来
内的整个北部意大利经济出现了崩溃的状态
。
说,意大利的毛织业呈下滑趋势。外部环境的重大
变化使各地纺织业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在东
方丝、棉织品和西欧毛织品的竞争下,频频压低意大
利织品的销售价格;另一方面,前一阶段各城市国家
为吸引技术工匠推行的优薪、优惠政策已使纺织工
匠的工资居高不下。以威尼斯为例,16世纪末期,
威尼斯的毛纺织工匠年薪144杜卡特,还要求增加
工资,而当时在威尼斯阿戈尔多一处铜矿矿工的工
意大利的产业危机不是因为某种偶发事件造成
的暂时危机,而是传统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与环境持久性的改变。欧亚经济和政治形势的变化
带来的是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地中海旧结构的解体和
大西洋沿岸国家为中心的远洋贸易新格局的建立。
因此,产业危机重创了意大利的社会和经济,引发了
与旧产业有联袂关系的供、销商业网的萎缩,以致城
市经济的全面萧条。16、17世纪,当一般西欧国家
资本不断由农村集中到城市之时,意大利则恰恰相
反,走上了一条由城市转向农村的背驰之路,明显的
特征是城市商人到农村买地,走农业集约化的道路,
商业资本大量流向农村,迫使意大利经济架构面临
着又一次的转型,加之漫长的转型周期贻误了近代
经济发展宝贵的时间,使意大利与许多欧洲国家之
间很快拉开了距离。
[13]430
资才20杜卡特,前者是后者的7倍多
。当时,
意大利城市工人的工资普遍呈上涨趋势,涨幅虽不
及拥有大量贵金属的西班牙,在西欧国家还是居前
[13]532
的,高于英、法、荷等国
。上述的诸多因素,使
企业投资人的利润不涨反降。实际上,15 世纪以
后,除丝织品和精制棉织品的利润间或能在10%以
上,一般织品的利润都在10%以下,在久负盛名的
注释:
栙记录员记下了当年热那亚进口的棉花只有574包。参见Mazzaoui,M.F.,TheItaliancottonindustryinthelatermiddle
ages1100灢1600,p.186.注111.
参考文献:
[1]Luzzatto,G.AnEconomic HistoryofItaly:FromtheFalloftheRomanEmpiretotheBeginningoftheSixteenth
Century[M].Newyork,1961.
158
孙锦泉暋14-17世纪意大利纺织业的整合与衰落
[
2](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Brown,J.C.WomenandIndustryinFlorence[J].JournalofEconomicHistory,Vol.40,No.1,1980,pp.76灢77.
4]Mazzaoui,M.F.TheItalianCottonIndustryintheLaterMiddleAges1100-1600[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981.
5]Lane,F.C.Venice,AMaritimeRepublic[M].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1973.
6]Lopez,R.S.& Raymond,I.W.,(eds).MedievalTradeintheMediterraneanWorld [M].NewYork,1955.
7]Hanlon,G.EarlyModernItaly1550-1800[M].MacmillanPress,2000.
8]Herlihy,D.,Lopez,R.S.,Slessarev,V.(eds).EconomySociety,andGovernmentin MedievalItaly,Essaysin Memory
ofRobertL.Reynolds[M].KentStateUniversityPress,1969.
9]Mclaughin,E.T.StudiesinMediaevalLifeandLiterature[M].Newyork& London,1894.
10]Duggan,C.AConciseHistoryofItaly [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7.
11]Postan,M.M.TheCambridgeEconomicHistoryofEurope,Vol.3[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79.
12]Marino,J.A.EarlyModernItaly1550-1796[M].OxfordUniversityPress,2002.
13]Braudel,F.TheMediterraneanandtheMediterraneanWorldintheAgeofPhilipII,Vol.1[M].NewYork,1972.
14]坚尼·布鲁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M].北京:三联书店,1986.
15]Sella,Domenico.ItalyintheSeventeenthCentury [M].London& Newyork,1997.
[
[
1
[
[
[
[
[
[
[
[
[
[
[
[16]Cipolla,C.M.TheDeclineofItaly:TheCaseofaFully MaturedEconomy[J].TheEconomic HistoryReview,New
Series,Vol.5,No.2(1952),pp.178灢179.
OntheReorganizationandDeclineoftheItalianTextileIndustry
Duringthe14thand17thCenturies
SUNJin灢quan
HistoryandCultureCollege,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64,China)
(
Abstract:ItalyearneditsfameinEuropefromaleadingwooltextileindustryintheMiddle
Ages.ButinthefiercecompetitioninEurope,theItalianwooltextileindustrydeclinedmarkedly
inthelate14thcentury.ThiswasregardedasaturningpointofItalianeconomy.Actually,a
transformationwasbeingfulfilledinItalianeconomicstructure,i.e.,fromasingletextileindus灢
trywiththewooltextileindustryinaleadingposition,toacombinedtextileindustrycontaining
cottontextileindustryandsilkindustry.TheItalianeconomysufferedafatalblowfromocean
shippinginthe17thcenturyandthusbecamedecayed.
Keywords:theMiddleAges;Italy;reorganizationoftextileindustry;economictransforma灢
tion;oceanshipping
[责任编辑:凌兴珍]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