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log title
搜索
40卷第5期  
2
0139月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5  
September,2013  
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机制研究  
———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1
2
曾艳芳,锐  
1.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经济学院,福州350108;2.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108)  
(
暋暋摘要:知识转移是旅游创新的关键,但从中观层面对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过程和特征的研究还十分匮乏,  
因此,以社会网络视角分析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知识特征和知识转移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目的地分为本地水  
平竞争本地水平互补非本地垂直分销和非本地垂直供应四种网络类型,可以从旅游目的地知识转移的四种网  
一个中介两个制约因素等方面探讨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机制,并提出如何利用社会网络促进旅游目的地  
网络知识转移,进而推动旅游目的地创新和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知识转移;社会网络  
中图分类号:F592.3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5灢0059灢06  
暋暋熊彼特认为,。  
国内外学术界对旅游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  
论  
社会网络的概念由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  
·布朗首次提出,此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心理  
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领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社会网络是由多个节点(行  
为者,nodes)线(,  
links)组成的集合,世界是由关系构成的各种网络  
组成的,关系是资源流动的渠道,而行为者之间的关  
系是多元的,由此构成了社会网络的多层性。  
旅游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网络理论对旅  
[1]  
[2-3]  
ChrisCooper 、Allan Williams  
为代表的学者  
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动态地研究了旅游业的创新,并  
认为知识转移特别是隐性知识转移是旅游创新的关  
在实证研究方向,国外学者应用知识管理理论  
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研究大多局限在旅游企业的  
微观层面,特别是酒店业,主要研究酒店企业内部知  
[4]  
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存储等问题  
而从中观层面探讨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过程、  
特征以及创新机制的研究还十分匮乏,因此,本文引  
入社会网络理论,研究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机  
本文的知识转移主要从旅游目的地网络主体的  
视角进行研究,而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暂不作深  
入研究。  
游学中的许多问题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因此,2  
0
世纪90,究  
者的视野,并日益得到重视,甚至被有些国外学者视  
[5]222  
为旅游研究的绝佳范式  
他们将旅游现象看作  
是社会经济系统内各要素(网络节点)因各种旅游联  
收稿日期:2013灢03灢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闽台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暠(编号:11BGL110)、福建省  
社科规划青年项目知识转移视角下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创新机制研究暠(编号:2012C017)、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  
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编号:fjsdjx2012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曾艳芳(1982—),,福建莆田人,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研究;  
许锐(1978—),,福建福州人,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空间数据分析与增值服务。  
59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系纽带)搭建的旅游社会网络组织社会网络  
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旅游目的地结  
构分析旅游政策网络旅游企业成长旅游企业知  
识管理等方面但目前社会网络范式下的目的地知  
识管理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重大问题,如知识  
网络的结构与特征如何利用社会网络改进知识管  
()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主体之间的联系  
网络主体联系分为强联系(strongties)和弱联  
(weakties)。早期社会网络范式下的知识管理研  
[7]  
究是从强弱联系视角切入的Hansen、  
Granovetter为代表的弱联系学派强调弱联系由于  
异质性较强,能为行为主体带来更多不重复的外部  
[
6]  
[8-9]  
理等重要问题尚未破题因此,本文以社会网络  
视角分析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的来源与特征以及知  
识转移机制,研究如何通过知识的有效转移来推动  
旅游目的地创新和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  
基于社会网络的旅游目的地网络特征与知  
识转移分析  
信息,是创新信息的源泉  
强联系学派则认为,  
强联系双方具有更加一致的知识和文化背景,相互  
认知程度更高,更有利于复杂知识的传递理解和学  
[7]  
,强调频繁沟通是隐性知识成功转移的前提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除了强弱联系外,社会网络结构  
密度结构洞与网络桥网络中心性和社会资本等因  
素对主体之间的知识转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即网  
络密度越大,知识转移越有效;网络跨越的结构洞越  
,网络的信息与知识就越丰富,越有利于知识转  
根据社会网络理论,一个网络通常由三个部分  
构成:网络主体(actors)、主体联系(relations)以及  
联系机制(mechanism)。网络主体是指网络内活动  
的个人企业或者社会组织;主体联系是指网络内各  
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联系机制是指网络内主体进  
行互动的方式。  
[10]  
;网络范围越大,越有利于知识转移  
旅游目的地网络联系也可分为强联系和弱联  
,Waitomo对新西兰旅游目的地1887-2000年  
期间社会网络变化的文献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弱  
联系固然可以传递多种资源,增加新价值,但强联系  
可强化目的地凝聚力,促进目的地实现集团化发展,  
因此,目的地只有做到强弱联系均衡发展才可保持  
(
)旅游目的地网络主体与知识来源分析  
旅游目的地网络主体是指在旅游目的地从事旅  
游活动的个人企业或者社会组织旅游目的地网  
络知识来源于旅游目的地网络内部和外部,既包括  
旅游目的地本地的知识,也包括旅游目的地外部非  
本地的知识。  
[11]  
竞争优势 可见,一个较好的可持续旅游目的地  
网络应具备如下特点:所有网络主体之间就旅游目  
的地的发展建立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联系;不同网  
络主体之间有适当的结构桥作为中介,以利于不同  
网络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保持网络整体的联通  
,网络主体之间联系紧密,网络成员具有较强的内  
聚力。  
旅游目的地网络的本地知识来源于以下主体:  
(1)为游客提供完整旅游体验的核心旅游企业,如旅  
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或餐馆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  
休闲娱乐企业等;(2)为游客提供旅游体验辅助  
作用的旅游企业或组织,如地方政府及地方旅游管  
理机构旅游行业协会旅游研究机构邮电银行、  
建筑园林环保装饰等非旅游类企业;(3)游客完  
成一次旅游体验接触的个人或团体,如旅游地居民、  
各种旅游企业员工等。  
()旅游目的地网络主体联系机制  
旅游目的地主体通过长期的联系形成本地化合  
作网络,这种网络关系和旅游企业活动是构建在地  
方社会结构之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地理相近性  
对目的地网络主体间的联系和主体之间知识的转移  
具有重要作用除了空间距离之外,网络主体之间  
的知识转移还与主体之间的经济距离文化距离和  
组织距离有关集聚理论认为,空间距离与经济距  
文化距离和组织距离呈正相关本地网络主体  
由于空间上比较相近,经济和文化联系更紧密,因而  
本地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强联系,而与非本地网  
络主体的联系是弱联系强联系的高密度本地网  
,可以促进扎根于特定情境中的难以编码和表达  
旅游目的地网络的本地知识主体通过与旅游目  
的地网络外部的个人或组织联系获得非本地知识。  
旅游目的地网络的非本地知识来源于旅游目的地以  
外的主体,主要包括:(1)旅游供应链上下游旅游企  
业和外地同类型旅游企业,如外地客商供应商跨  
国公司企业联盟连锁经营企业其它竞争企业等;  
(2)旅游目的地以外辅助型旅游企业或组织,如国家  
和地方管理机构旅游政策法规大学和旅游研究机  
构等;(3)旅游目的地以外的游客。  
60  
曾艳芳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机制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
1]  
的隐性知识转移;而弱联系的低密度非本地网络只  
能易于编码和理解的显性知识转移因此,根据集  
聚理论,旅游目的地内强联系的本地网络会促进隐  
性知识的转移。  
织隐性知识丰富,只有10%左右是显性知识由  
于隐性知识是旅游创新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侧重  
探讨旅游目的地网络隐性知识的转移。  
()旅游目的地知识转移的四种网络  
然而,实证研究表明,空间距离与经济距离文  
旅游目的地网络可分为本地网络(localnet灢  
works)和非本地网络(nonlocalnetworks)。本地  
网络包括旅游目的地同类旅游企业的水平竞争网络  
和旅游目的地不同类型企业水平互补网络;非本地  
网络包括旅游目的地企业与旅游经销商之间的垂直  
分销网络和旅游目的地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垂直供  
[12-13]  
化距离和组织距离呈负相关  
。Gordon认为,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企业联盟连锁经营等  
新型产业组织形态,使企业间的联系克服了空间距  
离的限制,这些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可  
能还远不如与非本地的母公司或其他连锁企业之间  
的联系紧密,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也更接近非本地  
的母公司或其他连锁企业因此,集聚理论所强调  
的本地网络和非本地网络知识转移机制受到质疑。  
根据社会网络理论,一些学者提出强联系,非本地网  
络主体之间虽然空间距离大,但经济文化和组织联  
系紧密,可能会促进那些粘滞在非本地网络中的  
隐性知识的转移,而弱联系的本地网络主体虽然空  
间距离相近,但由于联系较松散,只能促进显性知识  
的转移考虑到旅游企业多数是中小企业,无暇顾  
及本地网络的构建,同时旅游运营商对旅游产业上  
下游企业的协调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了本地网络各企  
业间的互补关系,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旅游目的地本  
地网络不会促进隐性知识的转移。  
[14]  
应网络 这四种网络各具特征而且对知识转移  
的作用也不相同。  
1.本地水平竞争网络是指旅游目的地同类旅游  
企业之间的竞争联系,这种联系是由一些地方企业  
构成的此类网络主体由于地理位置相近,通过会  
议或者一些非正式的交流取得联系,这种联系较为  
松散,是非正式的,有利于促进显性信息的传递但  
这些处于松散网络中的本地同类企业联系频繁,网  
络密度大,并且同类旅游企业间员工流动性较大,而  
[2]  
人员流动恰恰是知识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因  
,这种本地水平竞争网络内员工和游客的流动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隐性知识的转移。  
2.本地水平互补网络是指旅游目的地不同类型  
企业相互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为游客提供完整的旅  
游体验游客的旅游体验涉及食娱  
等多种要素,因此需要旅游景区酒店旅游交通企  
旅游商店休闲娱乐企业等多种旅游企业相互合  
,共同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但是由于这  
些企业性质不同,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较大,尽管处  
在同一旅游目的地,空间距离相近,但联系非常松  
,缺乏直接合作,或者仅仅是非常松散的合作对  
这类本地互补性网络来说,经济文化距离对信息传  
递的作用要远远超过空间距离因此,这类网络不  
会促进知识的有效转移。  
针对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认为,不能  
机械地判定旅游目的地网络能否促进知识的转移,  
而应在充分考虑旅游目的地网络类型特征和旅游企  
业特殊性的基础上具体分析知识转移的过程,进而  
提出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机制。  
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机制  
知识转移是各种知识流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  
供应商消费者及社会各个部门流动的过程,往往遵  
循一定的时间顺序旅游目的地网络的知识转移是  
网络主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四种网络类型  
经由人员流动这一跨越者的中介实现的,这个转  
移的过程还受到信任环境和企业吸收能力这两个因  
素的制约。  
3.非本地垂直分销网络是指旅游目的地企业与  
旅游运营商之间的联系个体企业从旅游运营商处  
获得知识,旅游运营商为旅游企业提供大量的显性  
信息以及一部分隐性信息企业间的经济联系紧  
,经济和文化距离较小,信息交流机制的有效性促  
进了信息的传递而且,非本地网络中的那些连锁  
企业(特别是连锁酒店)联系紧密,相互合作,共享资  
,相互交换信息,有利于显性知识的获取这种连  
()旅游目的地网络转移的知识  
旅游目的地转移的知识来源于本地网络主体和  
非本地网络主体,既有显性知识也有隐性知识显  
性知识易于编码和理解,可以用图文记录和传播,也  
易于模仿;隐性知识存在于特定的情境之中的,难以  
编码表达和转移。Cooper认为,旅游企业和旅游组  
61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锁企业经济联系紧密,企业文化和组织结构相似,较  
小的经济文化和组织距离使空间距离微不足道,特  
别是信息技术(ICT)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  
克服空间距离的限制,把这些非本地网络联系转变  
成有效的临近网络(proximitynetworks),从而促进  
显性知识以及一部分隐性知识的转移。  
(boundaryspanner),也被称为知识掮客暠。在全  
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移民和劳动力流动对知识转  
[16]  
移和旅游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游客的流  
动也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转移考虑到旅游业员工流  
动性较大及隐性知识的重要性,研究人员流动如何  
促进旅游业隐性知识转移是十分必要的。  
4
.非本地垂直供应网络是指旅游目的地企业与  
()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的两个制约因素  
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旅游产品往往是在旅游企业与  
其供应商的垂直供应网络联系中产生的,这些供应  
商们具有旅游业所不具备的知识,旅游企业的创新  
往往是由非旅游企业引起的,是受供应商驱动(sup灢  
旅游目的地网络能否有效地进行知识转移,还  
取决于两个制约因素:信任的环境和企业的吸收能  
。  
信任是知识转移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知  
识转移得以进行的基础是双方的相互信任,彼此的  
不信任会导致知识粘性的增强双方的信任能够加  
深双方的透明度,从而克服隐性知识形式的不严格  
和内容的不确定,降低知识的粘性,使它能为接收方  
所接受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  
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是否建立良好的信  
任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识的有效转移只有  
在信任的环境中,知识才能顺利地在旅游目的地网  
络内外流动及转移而企业的吸收能力对旅游目的  
地网络的知识转移具有重要作用,是目的地竞争力  
的关键只有旅游企业具有强的吸收能力,转移的  
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旅游创新,提高旅游目的地的  
竞争力。  
[15]  
plierdriven)  
,即旅游业中的技术创新大都不是  
源于旅游业内部,而是在技术供应商部门(制造业部  
)中开发出来之后,旅游企业通过购买设备产品、  
原料等方式进行创新,鲜有内生于旅游业内部的技  
术创新正是通过这些联系,供应商通过产品或技  
,将这些在其它行业的创新应用于旅游业旅游  
企业和供应商之间联系紧密,互相合作,共享资源。  
但在旅游产品形成后,这种强联系可能就会消失,这  
种强联系虽然短暂,但极大地促进了隐性知识的转  
,从而促进旅游创新的产生。  
总之,知识转移主要发生在同类企业之间,这是  
因为旅游企业更倾向于与同类企业进行联系随着  
网络密度的增加,交流也更加频繁,更能有效地促进  
知识转移不同类型企业由于经济文化和组织距  
离较大,存在着结构洞如果没有足够的结构桥,将  
不利于知识的转移,但结构洞的存在,也是旅游目的  
地具有创新的潜力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可以企业  
联盟连锁特许经营权甚至跨国公司等形式从非本  
地旅游企业获得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但不同的地  
域特征在一定程度阻碍了知识的有效转移旅游企  
业通过购买设备产品原料等方式从供应商处获得  
知识,进行编码转移到旅游业中,从而推动旅游业的  
创新尽管这四种网络作用不同,但它们之间往往  
相互影响,交叉互动,共同推动知识在旅游目的地本  
地和非本地网络之间的转移,推动旅游创新。  
利用社会网络促进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  
移与创新的对策  
旅游目的地网络主体之间往往由于联系松散、  
信息交流不畅等原因阻碍创新的关键因素———隐性  
知识的有效转移,造成旅游目的地创新不足旅游业  
竞争力不强等现象本文建议通过以下对策促进旅  
游目的地不同类型网络内部和网络之间的知识转移  
和旅游创新,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  
()加强旅游目的地同类企业的联系,促进隐  
性知识转移  
旅游目的地同类企业多是松散的非正式的联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增进同类企业间的联系,促进  
()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的中介  
,(com灢  
企业网络只是旅游目的地知识转移的一个方  
,员工和游客等人员的流动也是知识转移的重要  
途径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有这样  
一类员工,他们同时是好几个不同实践社区的成员,  
促进知识在不同社区间转移,他们是边界跨越者暠  
munitiesofpractice,COP),这是一种有效实现知  
识交流转移与共享的方式旅游企业员工流动性  
很大,而人员流动是知识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实  
践社区所努力营造的相互信任的环境,能极大地促  
进他们主动学习分享知识,从而推动知识特别是隐  
62  
曾艳芳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转移机制研究———基于社会网络视角  
性知识在不同社区间转移,进而推动创新其次,推  
动地方旅游行业协会的发展,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  
监管作用,利用行业协会促进网络主体之间建立更  
加紧密正式的强联系,以促进知识的转移再次,  
在目的地建设旅游问询中心,加强目的地旅游企业  
与地方政府大学研究机构特别是与游客的联系,促  
进企业与游客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转移。  
经济联系紧密文化和组织结构相似的企业可  
以克服空间距离的限制,促进知识在本地网络与非  
本地网络之间有效转移,因此,旅游企业应该积极采  
用跨国经营连锁经营企业联盟对外直接投资等  
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加强与非本地的母公司或其他  
连锁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转移,推动创新。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旅游供应商旅游  
中间商旅游者的一对一产业链模式,使旅游供  
应商旅游中间商旅游者纵横交错地联系起来,形  
一对多的网状模式因此,旅游企业应该积极  
采用信息技术,使价值链各成员之间的联系更加畅  
,促进信息共享交易自动化,提高旅游产业价值  
链的运作效率,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加强旅游目的地不同类型企业的联系,促  
进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  
旅游目的地不同类型企业异质性较强,交流不  
够紧密,然而这种异质性强的弱联系能为网络主体  
带来更多不重复的外部信息,是创新信息的源泉。  
应充分利用这种弱联系,促进旅游企业与其它类型  
企业的联系,推动产业融合旅游产业融合的本质  
()利用社会关系网络,为旅游目的地知识转  
移创造信任的环境  
[17]  
特质是创新 ,是由旅游业知识与其它产业知识在  
相互共享相互转移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知识,从而实  
现对旧有知识的突破和创新因此,应加强旅游企  
业同其它类型企业的联系,促进知识转移,发展旅游  
新业态,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大力发展乡村  
旅游和观光型农业,建设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庄  
等农业型旅游景点;推动旅游业与工业融合,大力发  
展工业旅游,建设工业遗产原址创意产业园区工  
业博物馆等工业型旅游景点;推动旅游业与其它第  
三产业融合,促进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奖  
励旅游会展旅游修学旅游房地产旅游公务旅  
节事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旅游目的地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会发生本  
地网络和非本地网络的企业关系市场关系和产业  
关系,而且彼此间还建立了非正式的社会关系要  
推动旅游目的地网络知识的有效转移,必须促进旅  
游产品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各个环节建立信任与互  
惠的社会关系网络;促进旅游产品生产销售纵向与  
横向一体化过程中各节点之间建立,相互合作与信  
任关系;同时促进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建立良  
好的信任关系旅游目的地网络主体之间基于非正  
式制度的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了旅游目的地在旅游  
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创新知识溢出,有效地提  
高了知识转移的效率,促进旅游目的地创新。  
()积极发展新型产业组织形态和信息技术,  
推动本地网络与非本地网络之间的知识转移  
参考文献:  
[
1]ChrisCooper.KnowledgeManagementand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6,33(1).  
2]GarethShaw,AllanWilliams.KnowledgeTransferandManagementinTourism Organizations:AnEmergingResearchA灢  
J].Tourism Management,2009,(30).  
[
genda  
3]AdiWeidenfeld,AllanWilliams,RichardButler.KnowledgeTransferandInnovationAmongAttractions[J].Annalsof  
TourismResearch,2010,(37).  
[
[
[4]YangJ.T.,WanC.S.AdvancingOrganizationalEffectivenessandKnowledgeManagementImplement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  
[5]ScottN.,BaggioR.,CooperC.NetworkAnalysisandTourism:From TheorytoPractice [M].New York:Channel  
ViewPublications,2008.  
[
6]王素洁,胡瑞娟,程卫红.国外社会网络范式下的旅游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9,(7):90灢95.  
7]王晓光.社会网络范式下的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知识,2008,(7):87灢91.  
8]HansenM.T.TheSearchtransferProblem:TheRoleofWeakTiesinSharingKnowledgeacrossOrganizationSubunits  
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9,(44):82灢111.  
[
[
[
63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9]Granovetter M.S.EconomicActionandSocialStructure:TheProblem ofEmbeddedness[J].AmericanJournalof  
Sociology,1985,(91):481灢51.  
[
10]付尧,刘红丽.社会网络结构与互动对知识转移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1):394灢395.  
11]PavlovichK.TheEvolutionandTransformationofA Tourism DestinationNetwork:TheWaitomoCaves,NewZealand  
J].Tourism Management,2003,(24):203灢216.  
12]Gordon,I.R.&McCann,P.IndustrialClusters:Complexes,Agglomerationand/orSocialNetworks[J].Urban  
Studies,2000,(3):513灢533.  
[
[
[
[13]Martin,R.& Sunley,P.DeconstructingClusters:ChaoticConceptsorPolicyPanacea? [J].Journalof Economic  
Geography,2003,3(1):5灢35.  
[
14]FlemmingS旿rensen.TheGeographiesofSocialNetworksandInnovationinTourism[J].TourismGeographies,2007,9  
1):22灢48.  
15]Mayer,M.Innovationasasuccessfactorintourism:empiricalevidencefrom westernAustriancablecarcompanies[J].  
ERDKUNDE,2009,63(2):123灢139.  
16]AllanM.Williams& GarethShaw.Internationalizationandinnovationintourism.[J].AnnalsofTourism Research,  
011,38(1):27灢51.  
17]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22(4):6灢10.  
(
[
[
2
[
OnKnowledgeTransferMechanismforTourismDestinationNetwork  
1
2
ZENGYan灢fang ,XURui  
1.CollegeofTourism,CollegeofEconomics,FujianNormalUniversity,Fuzhou,Fujian350108;  
(
2
.Schoolof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FujiancollegeofTechnology,Fuzhou,Fujian350108,China)  
Abstract:KnowledgeTransfer(KT)isthekeytotourisminnovation,butresearchonthe  
characteristicsandprocessofKTintourismdestinationnetworksisfarfromenough.Therefore,  
itisessentialtoprobeintothecharacteristicsofdestinationknowledgeandKT mechanismfrom  
theperspectiveofSocialNetworkTheory (SNT).Therearefourtypesoftourism destination  
networks:horizontalcompetitive,horizontalcomplementary,verticaldistributionandvertical  
input.ThispaperprobesintotheKT mechanismoftourismdestinationnetworksbyanalyzing  
thefourtypesofnetworks,oneboundaryspanner,andtwoconstraints.Anditputforwardad灢  
ciseonhowtotakeadvantageofsocialnetworktopromoteKT,soastopromotetourisminno灢  
vationandtheindustryupgrade.  
Keywords:tourismdestination;knowledgetransfer;socialnetwork  
[责任编辑:刘萍萍]  
64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