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卷第5期
2
013年9月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5
September,2013
从中古译经看汉语目的连词形成机制
袁暋雪暋梅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文学院,成都610066)
(
暋暋摘要:通过中古译经为基本材料,讨论汉语目的连词的来源和形成途径,可以看出,汉语目的连词来自引进行
为工具凭借的介词,其形成机制是介词宾语省略(隐含)导致目的连词形成。
关键词:中古译经;汉语目的连词;介词;语法化
中图分类号:H131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5灢0094灢08
暋暋目的复句在汉语复句系统中本身是一个比较小
的次类,对于目的关系的认定往往要通过目的关联
词、尤其是目的连词。据此前的研究,研究者提及的
上古汉语目的连词主要有“以暠和“用暠,中古汉语目的
连词主要有“以暠、“用暠、“持暠、“持用暠、“而以暠、“而
用暠、“以用暠、“用以暠、“用自暠等。总体而言,目的连词
成员数量少,但功能明确、自成系统。在此,我们对其
形成机制作初步探讨。
达一千年的时间,而虚化的机制是从日常语言交往中
的细微变化中揭示出来的,因此虚化研究还是要把精
力集中于考察在某一共时平面的各种具体用法。既
然语言共时平面的变异是历时演变不同阶段不同层
次的反映,那么笔者认为,从研究方法上讲,在历时线
索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可以先通过共时分析来‘构拟暞
[2]
历时演变过程,然后用历史材料来验证和修正暠 。
中古译经连词形式丰富,并且后代的目的连词基本上
没有再脱离这个范围,我们可以它为材料展开历时研
究,观察汉语目的连词语法化的过程,寻找其形成和
发展机制。在此以鸠摩罗什译《大庄严论经》(约10
万字)作为样本进行穷尽分析。
目的连词的形成过程是语法化的过程,要考查其
来源及其途径,可以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材料对比中去
获取信息。同时,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经历了长时
间的发展演变后才会最终成熟而进入语言系统,任何
一个相对静止的共时系统都是不同历史时期语言发
展结果的积淀,所以“我们可能在一个语言的共时平
一暋译经中的“以暠
前期的观察表明,中古译经目的连词中“以暠的出
现频率最高。《大庄严论经》中“以暠共出现716次,作
为复音词的语素和固定结构的成分110次,作单音词
606次。我们这里只讨论和论题有关的单音词“以暠。
(一)单音词“以暠的功能
[1]
面中看到来自不同时间层面的丰富的历史遗存暠 。
此前的研究显示,目的连词的丰富始自中古,中古译
经几乎使用了当时所有的常用目的连词,其中有沿用
上古的“以暠和“用暠以及复音形式“以用暠、“用以暠,也
有中古新生的“持用暠等;既有汉译佛经常用的“持
用暠、“以用暠、“用自暠,也有中土文献和佛经通用的
按照裘锡圭的解读,甲骨文、金文“以暠象人手提
[3]106
一物,本义是携带
。上古汉语动词“以暠经引申形
“
以暠、“用暠等,我们可以在共时系统内通过它们描述
成众多义项,可以作动词、介词、连词等。至中古,
“以暠依然功能繁多。
中古目的连词系统。同时,“虚化最终是一个共时平
面上的心理语言学的问题。有些词的虚化经历了长
1.动词“以暠
收稿日期:2013灢04灢10
作者简介:袁雪梅(1967—),女,四川雅安人,文学博士,BET体育365投注官网文学院教授。
94
袁雪梅暋从中古译经看汉语目的连词形成机制
《
大庄严论经》动词“以暠有“用、使用暠和“认为、以
词。例如:
暋暋(12)我今是佛母,如来是我父,我从法流生。
为暠两个义项。例如:
暋暋(1)十力之弟子,以己神通力,由汝轻弄故,
我乳养色身,佛养我法身。我乳于世尊,止渴须
臾间;佛以法乳我,经常无饥渴,永断于恩爱。我
今以略说。(卷14/4/333c)
今故毁辱汝。谁当有此力,而为汝解者。(卷9/
栙
/
) (用、使用)
4
308a
(2)时彼五人虽闻此语,犹以世尊未得菩提。
5.副词
(
卷
0/4/313b)(认为、以为)
以暠
“以暠通“已暠,作副词,意思是已经。例如:
暋暋(13)我今入涅盘,正是盛好时。我心愿解
脱,今以得满足。汝等今何故悲泣而堕泪? (卷
14/4/0333c)
1
.介词
介词“以暠在《大庄严论经》中出现频率最高,用法
也最多。例如:
暋暋(3)贼即内手置于向中,比丘以绳系之于柱。
卷//
“
2
上述各种意义均产生于上古。
(
4292a)(引进工具)
4)乃往过去有一贫人,入阿练若山采取薪
古汉语“以暠的主要用法都在《大庄严论经》中得
以体现。下面是《大庄严论经》606例单音节词“以暠
的使用情况:
6
(
柴,为虎所逼,以怖畏故称南无佛。以是种子得
解脱因。(卷10/4/312b)(引进原因)
词性
动词
作用意义
认为
用
词次
3
合计
百分比
(5)时彼大臣处上座头,坐见上座比丘,留半
分食。咒愿已讫,以此余食盛著钵中从坐起去,
如是再三。(卷8/4/302c)(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4
0.66%
1
工具
原因
处置
依据
起点
目的
并列
顺承
因果
足音
已经
264
195
38
1
(
6)其留子者,觉彼果美,于良好田下种著
中,以时溉灌大得好果。如彼世人为善根本,多
修善业,后获果报。(卷15/4/347ba)(引进行事
依据)
介词
连词
499
81
82.34%
13.37%
(
7)复次猫生儿以小渐大,猫儿问母:“当何
所食?暠(卷15/4/346a)(引进状态变化的起点)
.连词
1
60
2
3
“
以暠可以作连词表达不同的关系意义。例如:
暋暋(8)于是婆罗门语比丘言:“汝可为我至檀越
家乞索少肉以疗我疾。暠(卷2/4/264b)(目的关
系意义)
6
13
3
助词
副词
3
0.49%
3.14%
(9)王告耶赊:“若此人头贵贱等同皆可恶
19
19
者,汝今云何自恃豪贵种姓色智以自矜高,而欲
遮我礼敬沙门诸释种子?暠(卷3/4/274b)(顺承
关系意义)
表中可见,《大庄严论经》中,“以暠最主要的功能是作
介词,其次是连词。介词“以暠最常见的功能是引进工
具和原因,连词“以暠最主要的作用是表达目的关系意
义。
(10)舍利弗目连等在佛涅盘时,佛身既无,
舍利弗目连等皆以尽无。由是之故其所庄严,无
及波阇波提者。(卷14/4/336a)(因果关系意义,
果标,相当于“因此暠)
《大庄严论经》中“以暠的出现情况也是中古汉语
“以暠使用状况的缩影。据郭锡良的研究,卜辞中“以暠
90%以上单独作谓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介词;西周
金文中“以暠单独作谓语非常少见,动词“以暠在连动结
构中意义虚化,介词用法基本齐备,连词出现,只是使
用频率比后代低。春秋战国时期,“以暠完成了虚化过
程,与西周比其语法作用的重要变化是:第一,经常作
(11)我昔曾闻,世尊学道为菩萨时苦行六
年,日食一麻一米,无所成办又无利益。时彼菩
萨以无所得,便食百味乳糜。(卷10/4/312b)(因
果关系意义,因标,相当于“因为暠)
.助词
以暠有时在句中仅有凑足音节作用,且归入助
连词
;第二,由介词“以暠构成的固定结构增多,并开始
4
[
4]
“
进一步虚化成构词语素。中古以后“以暠逐渐衰落
。
95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仅从单音词“以暠的出现频率看,也显示出它从上
A.“以暠NP+VP(基式)及其变式
栚
古到中古的衰落:
暋暋(15)时优婆塞不忍闻彼诽谤之言,以手掩耳
而说偈。(卷1/4/258a)
栛
百分比
总字数“以暠频次
这是引进工具的介词“以暠最基本的格式,我们称
之为基式。“以暠引进的NP是VP的工具或凭借。
这种格式甚至还能重复以“以暠NP+“以暠NP+
《
左传》
《论语》 约1.59万
孟子》
约3.5万
中古《大庄严论经》 约10万
约18万
3380
198
550
606
1.88%
1.25%
1.57%
0.61%
上古
《
VP的形式出现。如:
暋暋(16)尔时尊者从禅定起,见其花鬘在于项
表中显示,从上古到中古,“以暠的出现频率大大降低。
可以看到,辞典中义项繁多、用法复杂的古汉语常用
词“以暠发展到中古以后,远远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
复杂多变,它的衰落过程伴随着其功能的单一化过
程,也是其职能被分割的过程。这是语言表达要求严
密准确的结果,也是语言内部各要素相互竞争、形成
分工,最终达成新的平衡的结果。而且,“以暠作介词
和连词时,其内部功能也趋向单一化,这就是介词和
连词内部分工的具体反映。
上,即入定观谁之所为。知是魔王波旬所作,即
以神力以三种死尸系魔王颈。(卷9/4/307c)
变式一:“以暠NP+“而暠+VP:
暋暋(17)世尊神力乃以死尸而系其颈,惭耻无
颜,人天所笑。(卷4/4/277c)
在基式“以暠NP和VP之间插入“而暠,“而暠在句
中因佛经节律要求作足音成分。
变式二:“以暠NP+目的连词+VP。如:
暋暋(18)时长者子诸亲既睹身疮坏烂臭秽,厌恶
生死,即以华香涂香末香用供养迦叶佛塔,复以
牛头栴檀以画佛身。身疮渐差,发欢喜心,热患
尽愈。(卷13/4/327b)
目的连词“以暠的形成和介词“以暠有直接关系,我
们下面的讨论集中于介词和连词“以暠。
(
二)介词“以暠所在的结构
介词“以暠按照具体功能的不同,其句法分布在
大庄严论经》中呈现出差异。
以暠引进工具的结构形式
在基式“以暠NP和VP之间插入目的连词,而这
个目的连词的来源很值得研究,我们后面再作讨论。
变式三:VP+“以暠NP。如:
《
1
.介词
“
介词“以暠来源于动词“以暠的“使用暠义。《尚书·
梓材》:“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
君。暠孔传:“言当用其众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暠
暋暋(19)如雹害禾谷,有人能遮断,田主甚欢喜,
报之以财帛。(卷7/4/292c)
基式中“以暠NP移动至VP之后,“以暠NP由状语
变成补语。该式仅出现2例。
[5]208
孔颖达疏:“以,用也。暠 《楚辞·九章·涉江》:“忠
[6]76
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暠王逸注:“以,亦用也。暠
当使用义的“以暠后面再出现VP结构时,情况就
会发生变化,例如:
“
以暠+VP及其变式
B.NP
这一类和基式的不同在于NP置于“以暠之前。
暋暋(20)佛来入城时,香水以洒地,人天皆供养。
真是应供者,云何执粪瓶而在于佛前。(卷7/4/
暋暋(14)优婆塞即语之言:“汝于前者但以小刺,
今复乃用瞋恚之棘而以自刺。先所刺者伤毁甚
浅,贪瞋之刺乃为深利。卧棘刺者苦止一世,贪
瞋刺苦及无量身。以刺刺身此疮易灭,贪瞋刺疮
历劫不差。是故宜速除深毒刺。暠(卷2/4/265a)
例中第1个“以NP暠后没有其它动词,“以暠为动
词;而“以刺刺身暠中“以刺暠并不是陈述的终点,而是
由“以暠引出后面表达核心“刺身暠的用具“刺暠,“以
2
94c)
这一式NP是VP的工具或凭借,置于“以暠之前。
“
以暠的宾语前置上古汉语常见,如《左传· 僖公四
年》:“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
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暠上古汉语宾语前置于“以暠前
往往有强调作用,《大庄严论经》中的此种格式已没有
这种功能。
NP暠为谓语的修饰限制成分。不过,“使用暠这个意义
变式:NP+能愿动词+“以暠+VP。这种格式是
在NP“以暠和VP之间还能插入能愿动词:
暋暋(21)于时上座恐怖惶悸,惧为水漂,语年少
言:“汝宁不忆佛所制戒,当敬上座。汝所得板应
以与我。暠(卷3/4/270a)
依然保留在介词“用暠中,介词“以暠引进工具凭借是动
词“以暠(使用义)的直接引申义。
从《大庄严论经》的情况来看,介词“以暠引进工具
的格式最为丰富。
96
袁雪梅暋从中古译经看汉语目的连词形成机制
格式中NP与“以暠之间的距离加大,意味着“以暠
VP+VP暠则在“以暠之后的VP结构复杂化后具备向
因标连词发展的条件。
对工具NP的控制减弱,节律上后附于VP。事实上,
这几例中“以暠我们翻译时通常拿“用来暠对译。当然,
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仍然不能说“以暠就是目的
连词,因为“以暠前NP不能独立表达行为意义。当前
面的成分复杂化后,会看到这样的例子:
《大庄严论经》中引进原因的介词“以暠出现频率
高,但形式却非常单一。
3.表示处置
介词“以暠表示处置,相当于“拿暠“把暠,只有一种
暋暋(22)我今为汝说如是法,当听是喻。如指然
形式:“以暠NP+VP。
火欲以烧他,未能害彼自受苦恼。瞋恚亦尔,欲
暋暋(26)时彼大臣处上座头,坐见上座比丘,留
害他人自受楚毒。(卷12/4/325b)
半分食。咒愿已讫,以此余食盛著钵中从坐起
“以暠前面形成表达行为意义的谓词性成分,其连
4302c)
去,如是再三。(卷8//
接的部分表示行为的目的。
根据以上分析,引进原因的“以暠和表示处置的
“以暠缺乏向目的连词转化的句法和语义条件,只有引
进工具的介词“以暠具备这种可能。
以上我们从共时的角度归纳了《大庄严论经》中
介词“以暠(工具类)所在的结构,如果从历时的角度来
考虑,这些格式也反映了介词“以暠所在结构的变化过
程。
《大庄严论经》介词“以暠所在的结构根据“以暠的
功能呈现出不同特点,最为丰富的是引进工具、凭借
的“以暠,其所在结构的分布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基式
“以暠NP+VP 就是介词“以暠的最初形式,也是介词
.介词
介词“以暠引进原因的结构形式是:“以暠NP+
VP。
“以暠引进原因的结构形式
2
栜
“以暠的来源格式,在《大庄严论经》中占绝对优势;第
暋暋(23)菩萨象王问猎师言:“汝速答我,汝以何
事而来射我?暠猎师答言:“为王所使。于汝身分
少有所取,非我自心来伤害汝。暠(卷14/4/337b)
其中最常见的是“以……故暠格式:
二,先秦汉语常见的介词“以暠宾语前置的情况依然存
在;第三,介词“以暠宾语不能省略。这些特点折射出
介词“以暠历时变化的影子。
(三)目的连词“以暠与介词“以暠
暋暋(24)伊罗钵龙王以其毁禁戒搯伤树叶故,命
终堕龙中。(卷3/4/269a)
1.目的连词“以暠句内状况分析
《大庄严论经》连词“以暠共81例,其中目的连词
60例,占连词总数的74.1%,已经成为连词“以暠的主
要功能。用“以暠为标志的目的句前后成分间的语义
关系,有两类情况。
“以……故暠是介词“以暠引进原因在鸠摩罗什译
经中的一般格式,《大庄严论经》中共有120例,占引
进原因介词“以暠的61.54%。
介词“以暠本可引进原因,“以……故暠语义上产生
羡余,但结构上却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与介词“以暠的其
它功能相区别。同时“故暠的出现明确了“以……故暠
中间的部分是叙述者从客观的角度对行为的原因进
行陈述,由此阻断了该类“以暠向表目的方向发展的道
路。(从“以暠的结构变化来看,它已在向单一结构表
达单一意义的方向发展。)
第一,目的部分和行为部分语义成分上不发生纠
葛。例如:
暋暋(27)尔时尼提既见佛已,自鄙臭秽,背负粪
瓨,云何见佛,回趣异道以不见佛,心怀愁恼:“我
于先世不造福业,为恶所牵今受此苦。(卷7/4/
294b)
(28)速取秤来,以割我肉贸此鸽身。今正是
我大吉会日。(卷12/4/322a)
偶尔也见到“以NP暠放在VP之后,把“以NP暠作
为句子焦点呈现:
(29)复次我昔曾闻,有一长者妇为姑所瞋,
走入林中,自欲刑戮既不能得。寻时上树以自隐
身。(卷15/4/346a)
暋暋(25)我昔尝闻,忧悦伽王于昼睡眠,有二内
官,一在头前,一在脚底,持扇捉拂共作论议:“我
等今者为王所念,为以何事。暠一则自称是我业
力,一则自称我因王力。由是之故奉给于王。
以上诸例目的部分和行为部分是独立的两个事
件,“回趣异道暠和“不见佛暠、“速取秤来暠和“割我肉贸
此鸽身暠、“寻时上树暠和“自隐身暠之间没有成分的交
叉,它们之间的“以暠后面不能插入其它语义成分。
第二,目的部分与行为部分的某些成分有关联。
(
卷
5/4/340c)
1
介词“以暠引进原因的结构相对单一,“以NP+
VP暠式用“以……故暠与其它功能的“以暠相区别,“以
97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例如:
暋暋(30)我于今者,乐说譬喻以明斯义。(卷1/
55个,在目的连词“以暠中所占比例高达91灡67%,这
就值得思考了。语法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介词而
连词是一个更加彻底的虚化过程,它必然会经历这样
一个阶段:
/
260b)
31)汝有大智慧,以断诸疑网。(卷1/4/
62a)
32)于是婆罗门语比丘言:“汝可为我至檀
越家乞索少肉以疗我疾。暠(卷2/4/264b)
33)我昔曾闻,有一人于其家中施设客会,
多作花鬘以与众会,众人得鬘皆戴顶上。(卷5/
4
(
2
/
介词/连词曻
A
A B
B
(
曻
介词
连词
(
《大庄严论经》这类目的连词“以暠就带有第二阶段的
某些特征。
/
284c)
34)尔时象师即烧铁丸以著其前。(卷9/4/
07a)
35)兄问弟言:“云何以酒为戒根本?暠弟即
说偈以答兄言(卷15/4/343a)
36)牛黄全在心,不能自救护,况汝磨少许,
以涂额皮上,云何能拥护? (卷10/4/315b)
37)说是偈已,即集所领诸群鹿等:“我于汝
可以看到,“以暠的语法化过程时涉及到零形回指
的问题,这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徐赳赳赞同
JohnR.Ross把汉语视为“冷语言暠的认识,对汉语多
动词句子动词施事的零形回指展开了深入讨
4
(
3
(
[7][8]104
论
。事实上,汉语多动词的受事成份的零形回
(
指现象也普遍存在。例如,《左传·哀公十六年》:“生
不能用[之],死而诛之,未礼也。暠在上下文中当多个
动词的宾语或受事成分同指时,出现零形回指形式,
一般称之为宾语省略,上古汉语常见。
(
等诸有不足,听我忏悔。我欲舍汝,以代他命,欲
向王厨。暠(卷14/4/338c)
大多数介词来源于动词,带有动词的语法特征,
最突出的便是带宾语,介词“以暠亦如此。并且,介词
“以暠的宾语省略,是上古汉语中常见语法现象。例
如,《左传·隐公十一年》:“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
不至,不亦宜乎?暠
考虑到连词“以暠来源于介词这一前提,站在介词
“
以暠的视角去观察,可以将上面例句还原成如下形
态:
暋暋*我于今者,乐说譬喻以[譬喻]明斯义。
*汝有大智慧,以[大智慧]断诸疑网。
*于是婆罗门语比丘言:“汝可为我至檀越
家乞索少肉以[肉]疗我疾。暠
但是,先秦常见的介词“以暠宾语省略的形式,《大
庄严论经》中未见,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一种常见语
法现象消失,必定有其内部原因。这里可能有原典语
栞
*我昔曾闻,有一人于其家中施设客会,多
言的影响,但更多的还是汉语自身发展的结果。我
作花鬘以[花鬘]与众会,众人得鬘皆戴顶上。
*尔时象师即烧铁丸以[铁丸]著其前。
*兄问弟言:“云何以酒为戒根本?暠弟即说
偈以[偈]答兄言。
们认为,介词“以暠宾语省略现象的消失与连词“以暠的
普遍使用相关。介词“以暠宾语省略,句子形式上“以
VP暠紧邻,与连词“以VP暠格式混同,于是“以暠逐渐开
始分化,在“以NP暠或“NP以暠中保留介词的特性,而
在“以VP暠中趋向于连词,从而排斥了“以(省略宾语)
VP暠。这在形式上使得介词“以暠和连词“以暠区分,这
也是“以暠句法功能单一化的结果。
*牛黄全在心,不能自救护,况汝磨少许,以
[少许牛黄]涂额皮上,云何能拥护?
*我于汝等诸有不足,听我忏悔。我欲舍
汝,以[我]代他命,欲向王厨。
当句子中介词和动词宾语同指时,汉语同样习惯
于零形回指。如以上诸例如果补出“以暠的宾语,这些
句子在汉语中不被接受。与多个动词宾语同指的省
略不同的是,例(30)-(37)中“以暠之后的宾语成分无
也即“以暠后隐含着一个成分,这个成分与前面业
已出现的某个成分同指,上例中“譬喻暠“大智慧暠“肉暠
“
花鬘暠“铁丸暠“偈暠是前句动词宾语,“少许牛黄暠是前
栟
句宾语“少许暠的完整形式,“我暠是前句主语。当这些
隐含成分补足之后,“以暠的功能均显示为引进工具凭
借的介词。
法补出,属于隐含。这种情况下,“以暠之后强制性地
不能出现NP,这时,“以暠才真正完成了由介词向目的
连词的过渡。
如果说以上情形仅是个案,或许还不足以说明问
题,但是统计的结果是《大庄严论经》中这类用例有
据此,我们可以勾勒出目的连词“以暠的形成路
径。最简化的是:
98
袁雪梅暋从中古译经看汉语目的连词形成机制
结构分布的一个特点:介词“以暠宾语前置的情况依然
存在。
我们观察到,在语法格式发展的过程中,“以暠的
“
以暠NPVP
引进工具凭借)曻 “以暠VP
更加完整的过程是:
(
格式有功能单一化倾向,同一种格式中尽量消除歧义
结构,这是导致介词“以暠宾语省略形式消失的重要原
因。这种前提下,介词“以暠宾语前置存在,即可反推
在此条件下“以暠不会同后面的VP发生直接关系而
成为连词。
“
以暠
“以暠(NP)VP
NPVP
“
介词(隐含) 曻 连词
以暠( )
“以暠VP
NPVP
介词
曻
介词(省略) 曻
(引进工具凭借) (引进工具凭借)
在《大庄严论经》中还活跃着这样一批例句,让我
们对“以暠后成分的隐含感受更深:
宾语前置是一种移位现象,前置之后“以暠和VP
处于相邻位置,但是“以暠的这个宾语始终占据着被介
词“以暠支配的位置,因此“以暠在语感上前附,由于就
近原则和语义的相关性它在最小层次上首先会与前
面的宾语组合,然后才会同后面的VP发生关联。例
如:
暋暋(38)我昔曾闻,有一比丘诣檀越家,时彼檀
越既嚼杨枝以用漱口,又取牛黄用涂其额,捉所
吹贝戴于顶上,捉毘勒果以手擎举,以著额上用
为恭敬。(卷10/4/315b)
(39)时长者子诸亲既睹身疮坏烂臭秽,厌恶
生死,即以华香涂香末香用供养迦叶佛塔,复以
牛头栴檀以画佛身。身疮渐差,发欢喜心,热患
尽愈。(卷13/4/327b)
暋暋(41)勇健持戒者,以刀分解身。尸骸委在
地,血泥以涂身。(卷8/4/299a)
由于“血泥暠的存在,“以暠无法向连词转化。
(40)此床安置宽博之处,积诸香薪用以为
《大庄严论经》中介词“以暠宾语前置依然存在,而
,以此五百比丘尼等尸以置于上,以种种牛头
且不存在任何有歧义解释的可能。因此我们认为在
这种格式下“以暠演变为连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
某个句法条件下产生的变化在类推的作用下应该是
整齐的,它会有意识地避免歧义结构出现,才能保证
语法化最终顺利完成。
栴檀诸杂香等用覆尸上,复以众多香油以浇其
上。(卷14/4/336a)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NP暠与VP之间又出现了
“
以暠,如果从介词的角度出发,各句中的这个“以暠之
后分别隐含的就是前一个介词“以暠的宾语“手暠、“牛
头栴檀暠、“众多香油暠,而形式上无法补出这些隐含的
语义成分。
当然如果是在语法化完成之后的新现象会排除
在外,不过据我们观察,介词“以暠宾语前置在上古到
中古的文献中一直存在,这说明它在中古译经中并不
是后起现象。只能认为这不是促使介词“以暠向连词
发展的原因。
.关于
“以暠的宾语前置
2
但是,上面还有一个疑问没有解决。“以暠由介词
进一步语法化为连词,在形式上最基本的要求是形成
此时,我们再回头来看《大庄严论经》介词“以暠在
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就会发现与先秦汉语相比,它所
出现的重大变化就不是偶然的了。引进工具的介词
“以VP暠,即:
“以暠NPVP 曻
其间必须经过的中间环节存在两种可能:
1)“以暠NPVP曻 NP“以暠VP暋 曻 “以暠VP
2)“以暠NPVP曻 “以暠(NP)VP曻 “以暠VP
“以暠VP
“以暠宾语不能省略,因为这种格式中“以暠已经向连词
转化;而“以暠宾语前置现象依然活跃,它没有与目的
连词“以暠的形成发生直接关系。
就前文观察到的《大庄严论经》目的连词“以暠的
第一种可能是由于介词“以暠的宾语前置,“以暠与
VP相邻产生依附从而演变为连词;第二种可以是由
于介词“以暠的宾语省略和隐含造成“以暠的连词化。
郭锡良指出,“由于介词‘以暞的宾语既可以前置,
又可以省略,加上也可以用谓词充当;因而使它具备
两种类型来看,第二类是其形成的初始形态(具有A/
B阶段的一些特征),而第一类是其成熟形态。
二暋“用暠及其它目的连词的来源
如果说以《大庄严论经》中“以暠的共时状况分析
其历时发展可能会有缺陷,那么我们再来观察其它目
的连词的出现环境,以验证我们以上的结论。
(一)目的连词“用暠
[4]
了进一步虚化为连词的条件暠 。这是非常精到的。
那么宾语前置是不是目的连词“以暠产生的原因呢?
《大庄严论经》中引进工具凭借的介词“以暠所在
《大庄严论经》中“用暠共出现141次,其中单音节
99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词“用暠作动词35次,名词9次,介词18次,连词52
次。“用暠作实词的比例大大高于“以暠。
词时没有目的部分和行为部分语义成分上不发生纠
葛的一类,由此可以说明“用暠作目的连词的状态不如
“用暠本义作动词,虚化为介词,进而再虚化为连
“以暠成熟。
词。
(二)其它目的连词
《
大庄严论经》中介词“用暠除2例“用……故暠引
用外目的连词还有“以用暠、
除单音词“以暠、“ 暠 ,
进原因外,其余16例全部引进工具凭借,这与“用暠作
动词的意义直接相关。“用暠作动词最常用的意义是
“
用以暠、“用自暠、“持用暠、“而以暠、“而用暠。使用情况
如下表:
“使用暠,若以“用(NP)暠煞句,则“用(NP)暠本身是句子
以用
用以
用自
持用
合计
表达的核心,例如:
连词
7
3
3
3
16
暋暋(42)我昔曾闻,有檀越遣知识道人诣僧伽蓝
请诸众僧,但求老大不用年少。(卷1/4/261a)
若出现“用NP+VP暠,则“用NP暠成为次要内容。
例如:
这部分双音词全部用作目的连词。例如:
暋暋(49)汝于是经乃能深生希有之想,我释种
边而得此经,将欲洗却其字,以用书彼毘世师
暋暋(43)如狗患头疮,蛆虫所唼食,良医用油治,
14259b)
经。(卷//
既不识他恩,反更向医吠。(卷10/4/314b)
( )我今贫困,又多债负。闻王好施,故来
50
(
44)尔时彼人涕泣惊惧,白父母言:“徒作勤
乞索用以偿债,远离贫苦,更无所归。(卷1/
5
苦,然子此病从心而起,非是身患。暠父告子言:
/
339c)
4
“云何心病?暠子即用偈以答父言。卷13/4/327a)
( )我等比丘设使困苦临终之时,犹常以
5
1
上两例句子表达的重心在“治暠和“答父言暠,“用
衣用自覆护不露形体。(卷11/4/319c)
52)盗取尊塔花,持用与淫女。(卷13/4/
27a)
油暠和“用偈暠作状语。
(
“用暠作介词与“以暠有很大的一致性,其作连词的
3
状态与“以暠也极相似。“用暠作连词52例,全部用作
目的连词。
虽然这些词在经中全部用作目的连词,但是我
们依然看到如“用暠“以暠一样的影子。这些词后全部
可以找到语义隐含部分,一旦添加出这些成分,这些
连词就会呈现出引进工具凭借的介词的特征,甚至
有些还有很强的动词意味,如“持用暠。
暋暋(45)其妇问言:“汝今客作为何所得?暠夫答
妇言:“我得三十两金用施福会。暠(卷13/4/279a)
(46)时彼大王以所割肉著秤一头,复以鸽身
着秤一头。鸽身转重,复割两及以身肉用著秤
头,犹轻于鸽。(卷12/4/322c)
至此,我们看到,目的连词“以暠的出现情况与
“用暠及其它目的连词的出现情况有着极大的一致
(
47)时彼父母即以贵价买牛头栴檀用涂子
身,遂增无除。(卷13/4/327a)
48)法尽灭不久,形像塔寺尽,画像人尚无,
性。
三暋小结
(
第一,汉语目的连词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极大
况有法服者。诸不离欲者,涕泣极懊恼。离欲者
观法,耶旬烧已竟。收骨用起塔,令众生供养。
的稳定性。从上古到中古,其主要形式都是“以暠和
“用暠,直至现代汉语“以暠、“用暠以及由它们作为语素
(
卷
4/4/336b)
1
的“以便暠、“用以暠仍是表示积极目的意义的基本形
式。
按照我们此前的分析方法,以上各例“用暠之后若
添加隐含的语义成分则变换成:
第二,目的连词的语法化过程有着惊人的一致
性。单音词“以暠和“用暠来自于引进工具凭借类的介
词,主要是在介词宾语省略和隐含的条件下逐渐向
连词发展的。双音节目的连词产生以后,在形式上
依然带有“以暠和“用暠的基本特征,显示出“以暠和
“用暠由介词向连词过渡的痕迹。因此,目的连词的
发生、发展有着共同的路径:
暋暋*我得三十两金用[三十两金]施福会。
*鸽身转重,复割两及以身肉用[两及
以身肉]著秤头,犹轻于鸽。
时彼父母即以贵价买牛头栴檀用[牛头栴
*
檀]涂子身,遂增无除。
收骨用
[骨]起塔,令众生供养。
*
这与目的连词“以暠如出一辙。而“用暠作目的连
100
袁雪梅暋从中古译经看汉语目的连词形成机制
向连词转化,而“以NP暠则保留为介词。“以NP暠中
介词NP+VP
介词(NP)+VP 曻 连词VP
(
工具凭借) 曻 (省略、隐含)
表原因的倾向有明显的标志“以……故暠与其它类型
区别。
第三,语法化过程中不同的句法结构下发生的
变化具有分解歧义的倾向,以“以暠为例,“以VP暠中
注释:
栙本文译经用例均来自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来自《大庄严论经》的例句只注明卷数、册数、页码、栏次。其它译经注明经名。
栚表中《左传》数据来自赵大明《暣左传暤中率领义“以暠的语法化程度》(《中国语文》2005年第3期),《论语》、《孟子》数据来自郭
锡良《介词“以暠的起源和发展》(《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1期)。
栛理想的百分比应当以词数、词次来计算,我们这里的百分比是以字为单位计算的,这个结果不尽准确,但也能反映“以暠使用
情况的大致变化。
栜这里所说的来源格式具体是指“以暠由动词演变为介词时的格式。
栞无独有偶,我们检索中古口语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发现引进工具的介词“以暠宾语省略的例子也寥寥无几,如《言语》:“王中
郎令伏玄度、习凿齿论青楚人物,临成,以示韩康伯,康伯都无言。暠《政事》:“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
装船,悉以作钉。暠《贤媛》:“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暠
栟吕叔湘专门区分过隐含和省略。他认为省略有两个条件,“第一,如果一句话离开上下文或者说话的环境意思就不清楚,必
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第二,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并且添补的词语只有一种可能暠。而在一些情况下
则不能添补,如“他要求参加暠中“参加暠前面就只能是隐含着“他暠,实际上这个词不可能出现。参: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
题》,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8页。
参考文献:
[
1]俞理明,谭代龙.共时材料中的历时分析———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看汉语词汇的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4,(5).
2]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3).
3]裘锡圭.说“以暠[C]//古文字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2.
4]郭锡良.介词“以暠的起源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8,(1).
5]尚书[G]//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
6]楚辞集注[M].影印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
7]徐赳赳.多动词小句中的零形式[J].中国语文,1993,(1).
[
[
[
[
[
[
[8]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OntheFormationofConjunctionsofPurposeinChinese
fromtheMedievalTranslationofBuddhist
YUANXue灢mei
CollegeofLiberalArts,SichuanNormalUniversit ,Chengdu,Sichuan610066,China)
y
(
Abstract:BasedonthemedievaltranslationofBuddhist,thesourceandformationofcon灢
junctionofpurposeinChinesearediscussed.Thispaperrevealsthatconjunctionofpurposein
Chinesecamefromprepositionsintroducingactionvehiclesandtheellipsisofprepositionalob灢
jectscausedtheformationofconjunctionofpurpose.
Keywords:themedievaltranslationofBudahist;conjunctionofpurpose;prepositioninChi灢
nese;grammaticalization
[责任编辑:唐暋普]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