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 卷第6 期
2013 年11 月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40,No.6
November,201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
实践困境与实施路径
何克东,邓ꢀ 玲
(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41)
ꢀ
ꢀ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困境的根源在于对生态文明核心理念认识不到位。 生态文明发展观是当代发展观的
重大进步,是对“增长—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发展观”这样一条关于发展观理论主线的继承和发展。 因
此,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发展观念变革、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在科学发展的主基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主线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个层面,全方位推进全社会的生态化变革和绿色转型,全面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发
展目标。
关键词:生态文明;核心理念;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3)06⁃0101⁃05
ꢀ
ꢀ 中共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
生态文明的提出,源于学术界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文
化反思,这种反思主要局限于哲学、伦理学等人文学科
的范围。 十八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到国家发展
战略的高度进行论述和总体部署,这是对生态文明从理
论走向现实的一个重大突破。 同时,这种突破也要求我
们对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形而上的哲
学思辨,而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对经济
社会实践提供直接的理论指导,而学术界的研究则远远
滞后于强烈的现实需求。
[
1]
局” ,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的高度来进行论述,并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
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这是我国发展理念的升华和重大
进步,也表明了我国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
自国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各地纷纷响应落
实,在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
索。 但总的来看,效果不甚理想,一些地区陷入了种种
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以至于不能建立相应的长效机
制。 因此,从理论上进一步探讨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和
实施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为此,本文拟对近年来我国生
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理论上探寻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困境产生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提出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
为此,对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向,必须紧
密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时代要求:一方面,生态
文明建设的实践举措,构成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
抓手,赋予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厚内涵;另一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也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
收稿日期:2013⁃08⁃15
基金项目:本文系邓玲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研究”(编号:07&ZD019)、国
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研究”(编号:12XKS03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克东(1979—),男,四川中江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能
源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邓玲(1945—),女,四川泸州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资源环境经济。
101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最终目标之一。 因此,在理论研究方面,如何从转变经
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
绿色转型,没有从根本上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略
和具体路径,从而难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二)工业文明惯性在相当程度上仍制约着我国全
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和目标来审视和拓展生态文明研究
的理论空间,成为摆在我国学术界的一个重大使命;在
实践方面,如何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值
得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其目的就在于避免西方发
达国家在传统工业文明下发展经济时引起的对资源和
自然的掠夺式开发和耗费、对能源资源的强烈依赖、对
生态的肆意破坏以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但是我国目
前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全国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
阶段,中西部部分地区还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 在这种
背景下,试图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包括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全方位生态化变革,是一个具有
挑战性的历史任务。 特别是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形成的
人类社会对财富的追逐以及由此形成的竞争压力,已成
为传统工业文明得以延续的内在动力,具有强大的惯
性,并对现代文明范式的转换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作为
具有有限自主权益的各级地方政府,在我国加速工业化
和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无疑只能在既定的环境和体制
下加快发展,并无形地卷入竞争的潮流之中。 在工业文
明框架下建立的各种体制机制,也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
一定的制约。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正值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正值我国推进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间窗
口。 国家在此关键时期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其战略意图
不言而喻。 一方面就是抓住深入推进改革和发展方式
转变的重要时间窗口,着力缓解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国
际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化解潜在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
机;另一方面就是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现代化目
标的重要路径,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整个经济社会
的全面变革和绿色转型,实现中国的绿色崛起与和平崛
起,进而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存在的主要问
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途
径,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各地
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要求
还有相当距离。 从各地推进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三)传统政绩考核体系不利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
(
一)地方政府的实践与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战略意图不相吻合
各地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体系不完善、推
我国目前以GDP 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考核标准的
政绩考核体系,忽视了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代价,助
长了各级政府唯GDP 是瞻、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的非理
性竞争,这种考核体系不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
束缚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障碍。 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
明,无论是理念普及还是具体推动实施,仍然是一种自
上而下的推进模式,要在全社会顺利推进,必须在政绩
考核体系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变革。 但从近年来各地
探索绿色GDP 的实践来看,仍面临许多技术上和体制
上的障碍。 要建立适应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绩考核体系,
无疑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
指标来看,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公认的评价体系,已有
的几种评价体系更多地局限于对各地区的生态文明水
平进行比较,而对生态文明的进步过程则重视不够,从
而不能形成对各地方政府的有效激励。 从体制上看,目
前各地政府之间仍然存在着追求GDP 高速增长的内在
冲动和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
入政府施政纲领,作为政府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生
态文明,推进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也是一个巨大的挑
战。
进力度不够、主动性不强、成效欠佳等现象。 究其原因
在于各地方政府落实生态文明的体制机制和中央政府
的制度安排不相吻合。 中央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
国家层面的战略举措,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念的多方面变革,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
[
2]
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时期,更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的重要内容。 在地方政府的推进过程中,有些地区仅
仅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国家布置的一项工作任务来落
实,仅仅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环保、林业、国土等个别部
门的任务,其生态文明建设还停留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
的单一目标上,具体工作还局限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
和环境保护的工作范畴。 而对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
民族怎样实现伟大复兴、我国怎样转变发展方式、全球
怎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战略地位和战略高度
的认识不足,未能将生态文明上升至区域战略高度,没
有致力于如何将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融入到经济、文化、
102
何克东ꢀ 邓ꢀ 玲ꢀ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实施路径
(
四)工业文明主导的传统消费模式难以向节约型
绿色消费模式转变
我们当前正处于消费主义文化盛行的时代,形成了
理念,从发展观演进的视角重新审视生态文明发展观对
可持续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而凸显的重要理论价值。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和哲学概念,更是一种
发展理念。 如果说“和谐”作为生态文明核心理念之一,
标识着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理想状态,
那么“发展”作为生态文明的又一核心理念,则标识着人
与自然共同发展和进步的价值诉求。
以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为特征的传统消费模式,这种消
费模式一方面加剧了资源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扭曲了社
会消费心理,加剧了社会不公,形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
要改变这种局面,倡导和构建节约型绿色消费模式是必
由之路。 但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市场经济、扩大内需的
关键阶段,而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自然成为发展市场经
济的必要条件。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健全、两极分
化的分配格局,一方面导致全社会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
消费的普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少数奢侈型消费和攀比
性消费的大行其道。 这种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所要实
现的节约型绿色消费模式背道而驰,不利于在全社会实
现消费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目前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讨论大多停留在以西方
生态中心论为代表的“后现代思维范式”和“可持续发展
[
3]
研究范式” 。 西方生态中心论主张“自然价值论” 和
“自然权利论”,这是对工业文明下形成的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观的一种修正。 这种后现代理论思潮对于反思人
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在批判人
类中心主义方面走得太远,不免陷入了另外一个极端,
因而对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缺乏建构性的理论价
值。 可持续发展研究范式在关注人类自身发展问题方
面迈出了重要的一大步,但对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之间的理论关系仍然含混不清,甚至有将二者相等同的
倾向,即认为生态文明就是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正如
赫尔曼·E·戴利所批判的那样,虽然可持续发展在政
治上出现了一致性,但其内涵仍然是危险地含糊不清,
(
五)传统的资源价值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阻碍着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典型的外部性问题,我国传统
的解决方法大多是通过社会动员或道德说教的方式。
但在市场经济和“经济人”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
在类似生态环境这类外部性极强的公共事务上,个体理
性与集体理性往往无法相容,容易陷入“囚徒困境” 和
[
4]1-2
其含义之含糊不清足以达到广泛的一致
。 而生态
“
公地悲剧”的局面,如何将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已成为
文明的提出,对于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这种含糊不清具有
重大的理论意义。
人们解决上述困境的共识。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资
源产权制度安排虽然在制度上保证了国家代表人民行
使资源所有权,但在具体实践领域,由于疏于监管等原
因,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实际使用权和收益权被少数人及
其利益集团占有,广大人民由于无法行使相关权利,因
此也淡化相应的权利意识,从而造成在相当的领域内,
出现了资源粗放式开发、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资源利用
效率低下,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强,动力不
足等问题。 从近年的资源税、环境税改革和生态环境补
偿机制建设的改革实践中就可以发现,过去传统的资源
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的利益集团严重地阻碍
着在全社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关于发展理念和发展观的一大进步,是
对“增长—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生态文明发展观”这
样一条关于发展观理论主线的理论深化。 自人类进入
工业化时代以来,从一般意义上追求经济增长,到追求
涵盖更广泛内容的发展,再到上世纪80 年代以来的可
持续发展,人们对发展观的认识不断深化。 但这一认识
主线都摆脱不了工业文明思维框架的限制,在实践上表
现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效果不佳。 究其根本原因,在
于在工业文明理论框架下,人类当然地作为自然界的主
体,而自然界及其中的其他物种则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
进步的手段,仅具有工具价值。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
例,其理论的核心仍然局限于人类代际之间的发展关
系,而忽视了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发展。
在生态文明理念及发展观的指导下,“人的目的不
是狂妄地支配自己以外的自然,而是有一种必须和自然
三ꢀ 对生态文明核心理念的再认识及生态文明发
展观
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困境来看,主要还是全
社会对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认识不到位,从思想上制约
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 在实践中,大多数人将生
态建设等同于生态文明建设,认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
建设存在一定的冲突,他们还不能从发展观的高度审视
生态文明,不能领会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
意图。 因此,亟待从理论上进一步剖析生态文明的核心
[
5]287
保持协调而生存的信念”
。 自然对于人类来说,不
同于工业文明发展理念下那样仅仅具有工具价值,而是
同人类一样具有同等的存在价值。 因此,生态文明不再
是一种简单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创新,而是一种
关于人类与自然共同存在和发展的理念创新。 它强调
103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生态可持续为条件,生态文明
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和修正了可持续发展观,明晰了人类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这种发展观超越了以往的人
类中心主义,同时也反对极端的生态中心主义,而是尊
重自然界自身的发展,即自然界的发展要遵循生态规律
和自然规律,而人类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
展要顺应这种规律。
忽略了系统设计,比如实践中单纯地强调发展生态经济
或片面地进行环境改造,认为这就是建设生态文明。 在
[
8]40
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
要从国家层面推进发展理念变革,大力推广和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观,将中央的战略意图推广
到地方的具体实践进程中,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发
展观融入到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生态建设的方方面
面,实现中央战略意图与地方实践和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把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建设作为我
国的现代化目标
与可持续发展观相比较,生态文明发展观完善了可
持续发展的主体,它强调自然界与人类的共同发展和进
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态文明实现了对发展理念和
发展观的重大拓展和理论突破。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发
展,既要追求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注重自
然界及其物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要建立在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这种意义
上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观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定了边界,
一旦超越这种边界,就会导致生态危机。
建设生态文明,是在我国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时
代背景中提出来的。 事实上,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决定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具有典型的追赶型工业化特
征。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这
一时代格局给我国的工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
的挑战,而建设生态文明则是迎接挑战和适应这一时代
格局的历史选择。 因此,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问题就是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和特殊国情下,探索出一
因此,从学理上来说,生态文明发展观是对可持续
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从政策角度来说,推进生态文明
[
6]
[9]
条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在我国当前发展
建设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建设
生态文明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政策背景下提
出的,从而生态文明发展观自然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有机
组成部分。 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发
展理念的升华,对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的飞跃,治国方
阶段和特殊国情下建设生态文明,试图推倒现有的社会
系统架构而建立新的组织架构是不现实的,而是要采取
渐进式的实施路径,将建设生态文明同推进工业文明有
机结合,协同推进。 在具体路径设计上,需要将生态文
明理念融入到现有的国民经济系统之中,对现有的国民
经济系统进行生态化改造,推进国民经济各子系统中的
生态化变革。 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需要构建国
民经济各子系统的生态化改造路径体系,通过工业文明
框架下既有的组织架构,以最小化的组织变动实现生态
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的普及和推广,从而推动全社会的生
态化变革和绿色转型,最终实现我国的现代化目标。
(三)在科学发展的主基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主线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7]
略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
。
自我国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全国各地纷纷进行
了自下而上的实践尝试和大胆探索。 一方面取得了一
定的成绩,另一方面又面临着上文所述的种种实践困
境。 因此,亟需从理论上提升认识,从实践上探索和总
结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 通过审视我
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结合
上文的理论分析,目前需要从三个层面明确我国下一阶
段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实施路径:首先,要加强顶
层设计,推进发展理念变革和生态文明价值观的牢固树
立;其次,要协同推进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在协同生态
文明与工业文明的过程中实现我国的现代化目标;第
三,要在科学发展的主基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
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中央
审时度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极具理论高度的战略
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
要战略任务。 现阶段进一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
要在科学发展的主基调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中
进行。 因此,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将生态文明
发展观(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自然观、价值观、发展观、
消费观等)融入到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任务
中去。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
(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发展理念变革和生态文明
发展观的牢固树立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生态环境
[
10]
建设,而且包括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政治建设、生态社会
建设、生态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实践中容易
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只重视局部的改进而
容,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因而要协同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其他领域的建设,全方位推进经济
社会的绿色转型。 在实践中,它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于
104
何克东ꢀ 邓ꢀ 玲ꢀ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困境与实施路径
能否创新体制机制,因此,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
明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建设生态文明的突破口就在于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
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长效机制,为即将来临的生态化变革
和绿色转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
11]
革
,逐步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生态文
参考文献:
[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OL].(2012⁃11⁃08).http:/ / www.gov.cn/ ldhd/ 2012⁃11/ 17/ con⁃
tent⁃2268826.htm.
[
[
[
[
[
[
[
2]周生贤.积极建设生态文明[N].人民日报,2007⁃12⁃24(9).
3]王雨辰.略论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J].哲学研究,2009,(12).
4](美)赫尔曼·E·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M].诸大建,胡圣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5](日)池田大作,(英)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 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6]赵建军.生态文明的理论品质及其实践方式[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7]姜春云.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J].求是,2008,(11).
8]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3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未来10 年的生态文明之路[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13.
[
[
[
9]邓玲.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发展道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3⁃21.
10]张捷.转变发展方式———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12).
11]邓玲,广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综合配套改革的支持[C] / / 第70 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论文集.2010⁃10.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the Implementing Way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HE Ke⁃dong, DENG ling
(
School of Economic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Abstract:Practical difficulti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have their roots in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signifi⁃
cant progress of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main line of “growth—devel⁃
opment—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is thesis presents the implementing way to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based on three levels, i.e., strengthening top level design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concept, advan⁃
c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
struction. Ecological change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can thus be achieved.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cor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
责任编辑:钟秋波]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