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体育365投注官网
log title
搜索
40卷第2期  
2
0133月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ichu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0,No.2  
March,2013  
停罢科举后的特科余绪  
红  
中山大学历史系,广州510275)  
(
暋暋摘要:1905年清廷宣布立停科举,主要针对常科,并未触及恩科与特科随着各省学堂的兴办扩展及西学风行、  
儒学衰微,不断有人呼吁举办制科,借此保存国粹清廷批准开科后,博学鸿词科因故未能落实,孝廉方正则在宣统  
年间两度开科,其初虽以德行孝道为推荐的依据,而后却据考试成绩与报考者原有旧学功名分等录用,未见有挽回  
中学颓势的功效,却实际成为停罢科举后疏通旧学士子的一项善后措施。  
关键词:停罢科举;特科;博学鸿词;孝廉方正  
中图分类号:K252暋文献标志码:A暋文章编号:1000灢5315(2013)02灢0106灢06  
暋暋清季科举停废,对近代中国社会知识与制度转型的  
影响毋庸置疑但光宣之际的议复特科及其开考录用,  
作为科举停罢后增加的实际善后举措,与此前震动朝野  
的经济特科相比,或因参与者较少而未被时人瞩目,或因  
达天听,且在殿堂之上有过多次讨论但是,由于礼部对  
于求变心存抗拒总理衙门则畏惧非议,结果是即使在同  
治中兴与光绪初年洋务大行其道之时,通过增开特科以  
充实和改造科举,即老树嫁接新枝的方式,纳实学和西学  
[4]  
史事湮没而鲜为人知,甚少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拂去岁  
于科目的努力,仍归于徒劳无功后因甲午战后朝野  
月的尘封,发掘与回顾这段史事,不仅可弥补既往科举制  
研究之缺阙,亦可增进对近代社会多重面相的了解认识。  
晚清议改科举常科与特科  
救亡呼声强烈,迫切需求人才,清廷于1897年批准开设  
[
5]11-1  
2
经济特科与常科  
却又因百日维新夭折的影响,经  
济特科迟至新政伊始后的1903年方才开考,其间围绕推  
荐和取录,朝中明争暗斗,政情汹涌出人意料的是,该  
科录取者引见后的安排,不惟与历科进士相比,并无特殊  
优待,甚至与咸同时期的一般保举案相比,拔擢也未见优  
,连癸卯乡试考官吕珮芬闻之亦坦言录用均不优  
清代科举除分文武科外,还有常科恩科制科之  
恩科与常科不同,虽然同属科举考试,却因没有固  
定期限,往往藉皇帝太后寿辰或喜庆之事为由宣布开  
;制科(即特科)亦是如此,开科全凭君王颁诏,不定期  
[6]1  
36  
举行。  
暠 。因此,经济特科的举办,纵然对期待清廷呼应改  
革者具有一定鼓舞作用,但一科之后再无来者,更有诸多  
官场倾轧等难以为人所知的内幕使人望而却步,难以真  
正起到趋新人士所冀望的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对科举  
制改革不具备推广应用的现实性与持续性;改章后的科  
值得注意的是,晚清以来长达60年之久的改科举之  
,屡屡以请求增开制科的方式将西学纳入科举如  
1
842年两广总督祁建议清廷仿唐宋科举广设科目,“将  
博通史鉴等五门分为五科,特诏举行暠 ;1870,闽浙总  
[7]  
督英桂与船政大臣沈葆桢等附片奏请特开算学科;1875  
举文体,此时亦未能显示出可进一步更新的前景;加上  
,薛福成李鸿章沈葆桢相继奏请开设洋学特  
日俄战争的结局,使国人迫切向往立宪,期以救亡图强,  
但人才培养缓不济急,道光朝以来纳科举于学堂的设想,  
最终被以学堂包容科举取而代之。  
[
1]59-60,67,74-7  
5
;1884,国子监司业潘衍桐奏请特开艺  
74 760  
[2]1 1,1  
;1903,御史陈庆桂要  
这些奏折不仅曾先后上  
学科方汝绍请开实学科  
[
3]卷四八七,4  
39  
求设置外交特科  
19059,清廷诏停科举(文科举),宣布自丙午科  
收稿日期:2012灢01灢02  
作者简介:关晓红(1957—),,广东开平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106  
关晓红停罢科举后的特科余绪  
[8]1  
14-115  
,对恩科、  
始停止常科之乡会试及各省岁科考试  
者所据理由为:“自古以来,拔取人才以科举得人最盛,现  
在科举一停,天下士人失望日久,恐生乱端,恳请按照专  
门各项科举,令该生自认何科,分门考试,而仍以经义为  
,援照科场定章,录取后给予进士举人等项出身,以期  
[2]  
1
广收实学而开士人取进之路,实与各学堂并行不悖。暠  
所谓专门各项科举,即指特科在须经童会试的进  
士科(即科举常科)停罢之后,将特科的传统称谓,冠以时  
尚的专门各项之名,以求保留科举的火种,可谓用心良  
该折奉旨学部议奏。  
特科问题并未触及究竟是无意疏忽,抑或有意为之,目  
前尚未有资料证实不过,立停科举缘自袁世凯等六督  
抚的奏请(《奏请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折》),恩  
科与制科(特科)不似常科已有固定章法与规范,其是否  
开科何时举行,全凭君王好恶,并以谕旨昭告天下,故此  
专属君上之权,以示皇权至高皇恩浩荡,臣下何敢非之  
夺之?  
然而,距停罢科举仅仅两年,京中即屡闻请复科举之  
传言如此逆风而行,以请开特科之名希冀科举浴火重  
,与当时形势关系甚大,要因有三其一,停科举后各  
地专注发展学堂,旧学由昔日主体沦为学堂分科教学的  
诸科之一,有日益边缘化的趋向,儒学延续已面临困境。  
其二,西学新学的情况与之相反,由立停科举前始终难  
以栖身而一跃居于主导,受重视的情形日趋明显各地  
此伏彼起的学潮虽由多种原因导致,但学堂学生的日趋  
活跃,及其对国家前途与自身命运的关注,与民主自由意  
学部的回应似乎出奇的快,且议复的态度坚决,认  
为所称科举学堂并行不悖,“实于本部原奏宣布教育之  
宗旨不相符合缘科举之停止,正为专办学堂起见,所期  
在教育普及,不在求一才一能而已若科举一复,则天下  
士人势必两有观望,应请毋庸置议暠;学部还强调:“时局  
阽危,非人莫济,因乏才而思兴学,因兴学而防流弊,是在  
端正学术,慎守宗旨,求整顿于学堂之中,断不能言造就  
1
[3]  
于学堂之外暠 。学部的议复奉旨依议,第一次请复科举  
无果而终。  
[9]3  
59-370  
识的觉醒不无关联,亦对统治者形成不小的威胁  
其三,与无系统时期学堂各自为政的情况迥异,立停科举  
,兴建学堂被政府列入官员考绩的重要内容,随着各级  
各类学堂的急速扩展,新式学堂的诸多问题不断暴露弊  
端显现,此前举国上下对于以学务为救亡图存不二法门  
的热切期待,以及对科举误国的指斥与摒弃,逐渐开始被  
怀疑质疑所取代因立停科举之诏未及制科,藉此之力  
以挽狂澜不倒,成为旧学卫道者们为数不多的选择在  
此背景下,1907年至1908,陆续有人奏请恢复科举考  
,藉开考特科以存旧学科目的尝试,也被提上清政府的  
议事日程有意思的是,改科举进程中的设特科(如经济  
特科)旨在开新,停科举之后的开特科则意在存古,对于  
旧学士子而言,自然变成原有科举善后方案之外的新增  
出路之一。  
舆论对以恩科和特科名义请复科举的意向,似乎并  
不看好。《盛京时报评论提醒当道,孝廉方正等制科,也  
是科举的一部分,“今日重逢乡举之人,大概皆耄耋期颐  
之老儒暠,以此邀荣,停科举而不停制科,与兴学务实的宗  
1
[4]  
旨相悖,主张干脆明令废止制科。  
第二次请复科举,则是峰回路转,由学部内外多种力  
量促成张之洞管部以及旧学衰微,是学部态度变化的  
1
[5]  
重要因素。19088,出于保存旧学及试办京师大  
学堂经学科的考虑,学部曾奏考博学鸿词科人员,并咨文  
各省,要求推荐耆儒硕彦安徽巡抚冯煦以经术湛深、  
学问博洽为由,保送已奉旨赏给翰林院检讨的王闿运,  
以及王耕心孙葆田程朝仪吴传绮姚永朴姚永概七  
1
[6]  
其后,御史俾寿奏请开特科,经政务处议复,认为  
停罢科举后请复恩科制科  
孝廉方正科直言极谏两科皆无甚实际暠,若要开制科,  
则以博学鸿词对于保存旧学尚有实际作用,因其在康  
乾隆年间曾两次举行,试以经史论策诗赋,题义精实、  
文章宏伟得人称盛,方今中国文学渐微,实有道丧文敝  
之忧,诸臣条陈议及此事者颇多,是保存国粹实为今日急  
,拟请饬下学部详加筹议,应如何分析学问门类,如何  
荐举召试量才录用之处,奏明请旨遵行暠,政务处在折尾  
特别强调:“惟此系专为提倡中国文学,各有取义,勿庸牵  
目前所见最早请复科举的奏议,1907年翰林院侍  
读学士恽毓鼎请开恩科。《盛京时报题为科举将复活  
1
[0]  
的报道,指此举将为恢复科举张本在经后人整理  
出版的恽毓鼎日记,未见相关记载,编辑者注明,相  
近时段的日记刚好有缺页所以,恽毓鼎缘何在此时呈  
请开恩科,尚未见直接资料,但其对张之洞参与废科举的  
痛恨,斥之为误人家国,为名教罪人暠,自命以今日欧风  
浸盛,礼教衰微,不揣孱弱,颇思以守先待后自任耳的情  
1
[7]  
涉时务,以免淆杂。暠 即须以纯正旧学标准选取旧学人  
,以防偏重新学之弊。  
1 5 82  
[1]47,4  
感流露,却有迹可循 。  
有意思的是,恽毓鼎请复恩科的消息刊载仅一周后,  
内阁中书黄运藩呈请都察院代奏的整顿学务请复科举  
也赫然登报两人事先是否暗中串联,不得而知后  
此后,又有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黄允中条陈保存旧学  
必开制科,指出在西学既已风行,新机绝无阻碍的情形  
,已出现人情浮薄士习支离经史国文视如土芥之  
107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趋势,人心不正,病在本原暠,“诚以因文见道,文不见  
为道所寄,道不能离文而立暠,留读书种子之事已刻不容  
;该折进一步认为立停科举的善后措施,对旧学士子的  
安排考虑周详,“惟为旧学出途,非导后学先路也。……  
欲存国粹,无过于开制科暠,强调了开制科对于旧学存续  
的重要意义,恢复制科非为旧学之才计也,乃为引掖后  
进以延绵中学,扶持正学计耳。……近日人情浮薄,士习  
支离,经史国文视如土芥,世变方殷,可忧甚大,人心不  
,病在本原暠,“为往圣继绝学暠,“实以道德文章之统,存  
轻视实学,反而对教育大有妨碍,主张俟张之洞假满之后  
2
[5]  
再行核议暠 。此事发端,或与张之洞关系匪浅,故其逝  
世后便传出罢议之讯。  
另据清史稿记载:清政府遂诏各省征召耆儒硕  
,湖南举人王闿运被荐,授翰林检讨暠;两江安徽相继  
荐举,“部议以诸人覃研经史,合于词科之选,俟章程议  
[6]卷一,3  
2 179-3180  
,陈请举行未几,德宗崩,遂寝暠 。后  
因京师大学堂经学科开办,按奖励学堂章程的规定,毕业  
亦可授予进士,故博学鸿词已无开科必要。《大公报注  
意到:“政府以博学鸿词科各省保送者甚属寥寥,现时经  
文各科大学已将次开办,博学鸿词未便再设一格,转使士  
1
[8]  
亡绝续之机,所关非细暠 。按照折中的要求,该制科需  
三年三试(以子丑午酉为小试,参试者为生员;丑辰未戍  
为省试,参试者为举人;寅巳申亥举行京试,参试者为贡  
进士庶吉士)。该折将恢复制科的理由提到延绵中  
学的高度,点中了新式学堂的软肋旧学与中学相辅相  
,过度冲击旧学,势必危及中学的兴衰存亡停罢科举  
,学堂虽然设有各式读经课程,可是其不仅沦为诸科之  
,而且往往形同虚设,教学双方都敷衍了事长此以  
,中学势必走向衰微通过举办制科保存旧学人才,藉  
此减缓旧学颓势,既是情非得已的选择,也是因势利导的  
善后举措之一该折光绪三十四年九月二十九日(1908  
1023)奉旨:“学部知道,钦此相应传知贵部钦  
2
[7]  
习多歧,因拟将该科实行停止,不日即行具奏。暠  
值得注意的是,政务处及学部看重的博学鸿词特科  
虽议而未行,相近时间,原本被视为无甚实际的孝廉方  
正科却后来居上,成为停罢科举后实际落实开办的特科。  
清朝续文献通考》、《清实录等记载,清廷自雍正  
元年始,每值新帝登基,均颁恩诏举办孝廉方正特科,嘉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朝亦皆因袭旧  
2 649  
[8]卷八十八,选举考五,8  
,以示承继大统必以孝行治天下光  
宣改元之际,以皇上御极,循例恩诏每府州县卫举孝廉方  
,开特科以庆贺礼部咨文各省,由各府县推荐人选,  
凡朴实拘谨无其他技能不能参加考试者可直接予六品  
荣衔;凡德行与才识并优者给咨赴部考试,试后带领引  
1
[9]  
遵可也此交(计黏抄折一件)。暠 此谕旨为知照,而非  
学部议复,即可照此办理,学部只须考虑如何贯彻落实。  
开考特科  
2
[9]  
,候旨简用。  
清廷及其相关部门对通过开办制科的方式以表明对  
旧学人才的珍重已无异议,舆论界的反应则不尽然。  
19098,学部通饬各省,慎选孝廉方正,“务于各  
该州县公举之后,由官察其品行,试其学识,至甄录之法,  
3
[0]  
1
90811,《大公报有评论指出,由于科举捐纳保  
举三途并进,仕途早已人满为患,优拔贡考试与留学生考  
试交替进行,均较科举时代名额更多且更易取中;博学鸿  
词又开科在即,科举实未废也;而科举捐纳保举相互混  
,变本加厉,所谓人才则多途并进,车载斗量,已有过滥  
仍需品重于学,以昭端本暠 。学部的做法,本与孝廉方  
正科侧重孝行的特点相符,即更多地强调品行而非学识,  
未料因此而便利各省冒滥。190912,御史饶芝祥奏  
,各地选送孝廉方正科,存在选举不实选额不严年龄  
未限三种流弊,仅湖北黄冈一县竟推荐多达十余人,因此  
请予严定章程,防止冒滥;吏部议复,除要求督抚核实所  
2
[0]  
之嫌其后又发表评论,表达对博学鸿词开科的怀疑,  
文章追溯博学鸿词设科的历史,指出该科是为文学出类  
拔萃者如韩愈苏轼之人获选而设,本朝曾开科两次,拔  
擢者或任史官或为制诰;认为此时开科,虽藉名保存国  
,与大学分科匹配,不仅能否得人未可知之,且与预备  
3
[1]  
荐人员外,对选额与年龄均未加限制由于宣统朝开  
元时值科举停罢之后,吏部显然有藉此拓宽士子出路的  
考量,故与前述几朝相比,规模与数量均有增多;其后因  
冒滥情形愈加混乱,吏部不得不对既定方案有所调整,原  
定孝廉方正科连续八年开科,每年只要有三名以上被推  
荐者到部,即可在二月至八月间开考一次;后吏部奏准将  
八年连续开科酌减为四年,从宣统元年至宣统四年,每  
2
[1]  
立宪的时势全不适宜  
在具体操作层面,开办制科也遭遇尴尬原来学部  
拟在宣统元年二月举行博学鸿词科,但因各省尚未将合  
格人员保送来京,张之洞与荣庆商量后,只得延展至八月  
3
[2]  
年八月举行一次考试开科年份虽然酌减,名额却并  
无限制既往孝廉方正科每届报名不过三四十人,且向  
不分等,一体带领引见授职宣统二年,吏部以两逢大  
,专折请旨增额,报名人数规模空前,达到600多人。  
在报考录用程序方面,吏部议定:1.孝廉方正由官绅  
2
[2]  
间再行考试,并通知各省从速物色然而,学部多次催  
2
[3]  
促各省保送人才,收效甚微;不得已,只好一再展  
2
[4]  
据说学部尚书荣庆对开博学鸿词科颇不赞成暠,  
认为此事虽寓意保存国粹,但恐因此导向士风趋重浮文、  
108  
关晓红停罢科举后的特科余绪  
孝廉方正科的相继举办,虽对振兴中学尚无明显功  
推举,被推荐者若不愿参加会考,则可免试而直接给予六  
品职衔;2.被推荐者若有志上进暠,希望获得更高的职  
,则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先由各州县详选事实清册,  
呈送各省司道,再由司道出具切实考语,转详各督抚,由  
督抚奏闻,经礼部核复,一并咨送吏部,在吏部参加会考;  
,对维护旧学却有一定暗示及鼓舞。1909年初,御史李  
灼华条陈请复岁科两试,奉旨交学部议奏,“顷闻荣尚书  
颇不以此举为然,已拟议驳不准,已俟与张相国核妥,即  
3
[7]  
行具折复奏暠 。《大公报的评论认为,新旧学考试接踵  
3
.会考取录者再参加朝考,经钦派大臣阅卷,拟定等第,  
优等以知县分省,归孝廉方正班候补;其次以布库盐道  
各大使直州判州判县丞府经教职等项掣签,掣省亦  
均归孝廉方正班补用暠,考虑到候补官中各大使及州判  
等项均极拥挤,而教职一项又复裁撤殆尽,若仍以前旧例  
任用,则将来恐永无补缺之期,殊不足以广皇恩而示体  
暠,故吏部堂官会议决定对旧例进行变通,“拟廷对录取  
者以小京官知县县丞府经主簿吏目六项任用,其余  
而至,延绵不绝,人才不患无多,至于是否可以藉此振兴  
[8]  
3
中国,则颇可质疑。  
善后未尽事宜  
科举善后,实际上应当包括筹措士子出路与存续旧  
学精华两项内容最初的筹议考虑显然忽略了后者,而  
集中于为士子安排出路一面立停科举后,随着新学推  
广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问题,学堂学生的国文程度备受  
世人诟病,通过开制科存续旧学被提上日程,可实际效果  
除进一步疏通旧学士子的出路外,并没有起到保存国粹  
的作用张之洞主政学部后,亦曾力图纠正学堂主导之  
3
[3]  
均奖五品顶戴,遣归田里暠 。  
吏部初议未免过宽过优,为免遭物议,最终权衡利  
,拟按照考试成绩分别录用:“择其学有根柢通晓时务  
者列为一等,举人五贡及底官应升知县者以知县用,廪增  
附监及毕业各生以直隶州州判州判盐运司经历用;次  
者列为二等,举人以六品之直隶州州同布政司经历布  
政司理问,五贡以七品之直隶州州判州判盐运司经历  
;廪增附监及毕业各生以八品之府经历县丞,九品之  
州吏目县主簿道库大使巡检用;均俟引见后恭候钦  
,分别录用此外未经录用之员,无庸带领引见,照例  
1
[5]  
下中学面临湮灭之偏,存古学堂也曾喧闹一时,学部亦  
3
[7]  
有整顿学堂经学课程的考虑然时过境迁,挽回旧学  
颓势的种种努力依然成效甚微,充分暴露出科举善后在  
更深的文化层面关照不足。  
虽说清廷对于安排旧学士子出路已尽可能充分考  
,给予各种优惠,并努力贯彻落实各项措施,但对于善  
后的理解略嫌简单狭隘一方面,宽筹出路还是有所遗  
,使得没有科举功名终生困顿举业的老童生不免向隅  
之苦;另一方面,对于举贡生监又太过优待,各省推荐的  
孝廉方正科名单也绝大部分是这一人群,以致引起舆论  
的强烈不满和抨击。  
3
[4]  
给予六品顶戴,作为正途出身。暠 这些规定表明,立停科  
举后的孝廉方正特科,最初推荐虽以德行和孝道为评判  
依据,真正录用时却须依据考试成绩与原有旧学的出身  
分等,实有悖该科之名据督抚奏报,仅山东一省,即有  
附生李伯昌等74人至礼部验试,另有143名孝廉文理  
而在科举余绪的反衬之下,一部分学堂学生对于科  
举功名虽仍然仰慕,向学之心却大受影响,且以有用与  
无用作为权衡,以时务为时尚,对经学等课程日渐漠  
,中学的传承更加岌岌可危学堂教育也始终不上轨  
,致使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争议持续不断吊诡的是,  
学堂育才成效不彰,实际上反而成为科举善后效果不佳  
的最直接证明。  
3
[5]  
稍逊,请给予六品顶戴荣身暠 ,其规模人数与优待程  
,逾越此前历朝。  
有鉴于宣统二年孝廉方正科的鼎盛,宣统三年再次  
于八月下旬举行又一届孝廉方正科,大公报报道,报  
3
[6]  
名应试者有340所举孝廉方正科,择人任用本应  
名实相符,以尊崇践行三纲五常的成绩口碑为主要依据。  
此时却更多依照旧学功名的层级,且以其是否学有根  
通晓时务区分优劣如此不伦不类,却亦折射出时  
代变迁的影响下,选材标准已颇多改观,以至于方方面面  
都要与时俱进如此,则停罢科举常科后举办的特科,虽  
然舆论不以为然,但实际仍起到一些疏通旧学的作用。  
大公报推测,清季四年中荐举的孝廉方正当在2000  
名上下,以此而得官者亦有300多人;在该报看来,在仕  
途异常拥挤之时增此闲僚,于吏治有害无益;既然国家能  
将沿用数百年的乡会试毅然去之,何以独于毫无实际的  
清史稿这样记述立停科举善后与儒学兴衰的关  
:“光绪末,科举废,丙午并停岁科试天下生员无所  
托业,乃议广用途,许考各部院誊录并于考优年,令州  
县官教官会保申送督学政,考取文理畅达事理明  
晰者,大省百名,中省七十名,小省五十名,咨部以巡检、  
典史分别注选,或分发试用各省学政改司考校学堂。  
未几学政裁,教官停选在职者,凡生员考职孝廉方正  
各事属之,俸满用知县,或以直州同盐库大使用儒学  
2 118  
[6]卷一,3  
虽不废,名存实亡,非一日矣。暠 自隋唐之后,  
科举成为儒学的重要载体,立停科举后,学政裁撤教官  
停选,虽然经学课程列入学制,但就学习内容而言,却是  
3
[6]  
孝廉方正屡次考试,贻笑大方。  
109  
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学报(社会科学版)  
由既往的主体成为了分支,尽管有孝廉方正等特科及存  
古学堂的回光返照,儒学昔日的辉煌毕竟一去不复返了。  
注释:  
与本专题相关的学术进展:何玲对经济特科始末进行了考证(何玲清末经济特科探析》,《历史档案》2004年第1);商衍鎏梳  
理了清代制科的沿革,注意到光绪三十四年御史俾寿请开制科与政务处的态度,惟其对孝廉方正科的叙述止于嘉道时期,其第  
四章停科举后之各项考试》,亦未及制科议复与开考(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
004年版,173灢178)。至于停科举后的特科,以笔者手眼所及,其余研究或因问题侧重及视角不同鲜有涉及。  
科举考试按内容与类别,大致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两者虽均以选拔人材为目的,但常科系指固定时间固定科目的考试,包  
括岁试院试及乡会试;制科则是由皇帝临时下诏举行,各地保荐或推荐,时间与科目不固定的考试唐代常科内容丰富,制  
科亦名目繁多,有贤良方正博学通艺等数十种。“汉以后凡天子特诏曰制举,又曰制科是也暠,因制科系奉特旨举行,与常行  
科目不同暠(乾隆官修清朝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5351)。  
栛“制科虽等荐贤,但其设科之意,亦属于科举之类耳。暠参见: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173。  
栜《请推广文武科试疏》,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编续编卷六六礼政六·贡举》。  
礼部议复:“事多窒碍……所有该督等奏特开算学一科,应毋庸议。暠参见:《礼部奏请考试算学折稿》,《万国公报2,台湾  
华文书局影印本,327,734。  
学部不能容忍科举与学堂各自以独立的形式并存,认为这将极大妨碍学堂生存,而立停科举的设计则是科举与学堂合并,即溶  
科举于学堂之中详见: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待版。  
栠“据学部人云,举办博学鸿词一事,系张文襄公所发起,枢府学部诸公均不甚赞成,今文襄公既已去世,将来此事恐当做罢议  
。暠(《博学鸿词行将罢议》,《大公报》19091011日第1张第5。)另有一说,某枢臣认为,某御史请开博学鸿词科,是投  
张之洞所好,“其实张相国对于此举并不以为然暠(《议停博学鸿词科》,《大公报》19081224)。此外,张之洞任管理学部  
大臣后,虽力主设置存古学堂,对请复科举之议并不附和,甚至传说在郎润园王公大臣集议时,表示嗣后再有此等事,即以莠  
言乱政例治罪暠(《议驳请复科举》,《大公报》1907912)。  
经学进入与退出清季学堂的情形较为复杂,但大致趋向是由主体变为分支参见:朱贞清季民初的学制学堂与经学》,中山  
大学历史系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未刊。  
参考文献:  
[
1]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1[G].北京:中华书局,1958.  
2]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2[G].北京:中华书局,1958.  
3]德宗景皇帝实录[G]//清实录:58.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7.  
4]关晓红.晚清议改科举新探[J].史学月刊,2007,(9).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上谕档:24[G].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吕珮芬.湘軺日记[G]//李德龙,余冰.历代日记丛钞:154.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7]关晓红.清季科举改章与停废科举[J].近代史研究,2013,(1).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上谕档:31[G].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9]桑兵.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10]科举将复活矣[N].盛京时报,1907灢08灢29.  
11]恽毓鼎澄斋日记:2[M].史晓风整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12]黄中书请复科举之措词[N].申报,1907灢09灢07.  
13]议复中书黄运藩请复科举折[J].学部官报,1907,(35):230.  
14]论乡举重逢之典[N].盛京时报,1908灢04灢10.  
15]关晓红.张之洞与晚清学部[J].历史研究,2000,(3).  
16]学部奏考博学鸿词人员[N].盛京时报,1908灢10灢31.  
17]会议政务处议复御史俾寿请开制科片[J].政治官报,1908,(340):9灢10.  
18]都察院代递吏部文选司员外郎黄允中条陈保存旧学必开制科呈[J].政治官报,1908,(375):3灢5.  
1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光绪朝上谕档:34[G].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20]论近日取人之弊[N].大公报,1908灢11灢08.  
[
[
[
[
[
[
[
[
[
[
[
[
[
[
[
[
[
[
[
110  
关晓红停罢科举后的特科余绪  
[
21]对于博学鸿词科之疑团[N].大公报,1908灢12灢23.  
22]博学鸿词之近闻[N].申报,1909灢03灢06.  
23]催保博学鸿词人员[N].大公报,1909灢02灢13.  
24]博学鸿词科之展缓[N].大公报,1909灢02灢28.  
25]荣相对于博学鸿词之评论[N].大公报,1909灢09灢29.  
26]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7]博学鸿词科停止之近耗[N].大公报,1909灢11灢23.  
28]清朝续文献通考:1[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29]浙江巡抚增韫奏公举孝廉方正折[J].政治官报,1909,(808):8灢9.  
30]通饬慎选孝廉方正[N].大公报,1909灢08灢17.  
31]吏部奏遵议御史饶芝祥奏孝廉方正冒滥请定章程折[N].大公报,1909灢12灢13&14.  
32]吉林巡抚陈昭常奏荐举孝廉方正折[J].政治官报,1910,(979):13灢14.  
33]吏部为孝廉方正宽筹出路[N].申报,1910灢09灢07.  
34]变通孝廉方正录用办法入奏[N].申报,1910灢10灢03.  
35]山东巡抚孙宝琦奏荐举孝廉方正折[J].政治官报,1910,(988):9.  
36]无妄.闻考试孝廉方正书感[N].大公报,1911灢10灢12.  
37]学部整顿经学之急迫[N].盛京时报,1909灢02灢19.  
38]闲评一[N].大公报,1910灢09灢05.  
[
[
[
[
[
[
[
[
[
[
[
[
[
[
[
[
[
OntheRemainingofTekeAftertheAbolishmentofImperialExamination  
GUANXiao灢hong  
DepartmentofHistory,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275,China)  
(
Abstract:Theabolishmentofimperialexamination,thetraditionalChineseexaminationsystem,in  
1
905didntincludeEnkeandTeke.Withthenewschoolsappearingandspreadinginmanyprovinces,  
thewesternstyleofschoolingbecamethedominantandthetraditionalstyledeclined.Thus,manypeo灢  
plecallfortherecoveryofZhiketoinheritChinesetradition.WiththepermissionoftheQingemperor,  
twotypesofexaminationsnamedBoxuehongciandXiaolianfangzhengwasproposed.Althoughtheex灢  
aminationofBoxuehongciwasnotbroughtintopracticeforsomereasons,theexaminationofXiaolian灢  
fangzhengwasputintopracticetwiceduringtheXuantongPeriod(1908灢1911).Atfirst,thecandidates暞  
virtueandfilialpietyweretheonlycriteriaofassessment.Gradually,thescoresofexamsandthepast  
examrecordsofcandidatestookplace.Thus,therecoveryofZhikefailedtosavetraditionalChineseed灢  
ucationsystem.Nevertheless,itdidworkasarehabilitativemeasureforthosestudentsandscholarsed灢  
ucatedintraditionalChineseeducationsystem.  
Keywords:theabolishmentofimperialexamination;Teke;Boxuehongci;Xiaolianfangzheng  
[责任编辑:凌兴珍]  
111  
Baidu
sogou